~
2022年上半年,由於美國經濟過熱、加上俄烏戰爭、中國大陸封控清零、供應鏈紊亂等問題,全球通膨居高不下,經濟成長不確定性大增。然而,我國受惠於科技創新應用與數位轉型需求續強,進出口與外銷訂單均持續成長,第一季實質GDP年成長率仍達3.14%。近期國內新一波疫情升溫,面對國內外政經情勢變數,對下半年經濟成長形成壓力,因此將2022年全年的實質經濟成長率預測修正至3.52%。
在茫茫「資料海」中,如何看出其中重點、讀懂弦外之音?顯微鏡另一端的彩虹通往一場美麗的意外,如何讓科學家發現新的細胞分裂方式、改寫教科書?中央研究院跨縣市科普演講「中研講堂」,即將於今(2022)年7月30日(星期六)在國立宜蘭大學舉行,本次講座將帶領大家剖析統計科學與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歡迎有興趣的民眾盡速報名,以免向隅。
中央研究院第33屆院士暨名譽院士名單揭曉,由廖俊智院長與院士會議四組召集人於今(7)日會後記者會中共同宣布選舉結果,共選出19位新科院士,3位獲選名譽院士。
中央研究院第34次院士會議今(5)日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以「國家數位發展規劃」為主題參與專題討論。這是一場「沒有任何形式、完全開放的討論」,兼有現場發言及網路匿名提問,議題涵蓋數位、科學、人文、性別等,唐政委與院士們共創了一場精彩的思想激盪!
中央研究院第34次院士會議今(4)日正式開幕,為期4天的議程包括頒發院士證章、討論學術研究重大議題與選出第33屆院士暨名譽院士等。此次會議原訂2020年舉行,受COVID-19疫情影響延至今(2022)年,也是史上首度以實體和視訊方式同步進行。院長廖俊智開幕致詞時,感謝院士不辭旅途辛勞現場參與,以及克服時差視訊與會,有各領域院士們協助,以及政府單位支持,中研院得以持續強化國內外學術合作,在關鍵研究領域尋求突破,將基礎研究成果貢獻於人類社會發展。
中央研究院第34次院士會議今(4)日正式開幕,首日上午以線上視訊方式,邀請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理事長五神真(Gonokami Makoto)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院長瑪西婭·麥克納特(Marcia K. McNutt)進行主題演講。五神真以「學術界在社會變遷中的角色」(The Role of Academia as a Platform for Social Change)為題,分享科學界如何運用不斷創新的知識,參與實現社會的包容及永續發展。瑪西婭·麥克納特以「延續無盡的前沿」(Sustaining the Endless Frontier)為題,分享尖端科學在全球化與現代公民社會的互動性。
本院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將於臺灣時間6月28日至30日共同舉辦第四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此次大會主題為「成形塑造中的臺灣」(Taiwan in the Making),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專家將從全球化視角聚焦臺灣經驗,再從臺灣放眼世界。實體會議在華盛頓大學西雅圖校區舉行,線上參與者可事先報名;部分場次亦將於 YouTube 和Facebook 直播。
為響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積極推動臺灣綠能與減碳技術研發暨相關產業發展,中研院與台灣中油公司今(17)日簽署綠能發展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綠色能源領域進行技術合作,盼為我國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願景建立堅實基礎。目前已選定宜蘭地熱能源探勘開發為合作起點,結合中研院新的探勘技術與台灣中油探採油氣實務經驗,有助於掌握地熱儲層具體情況;雙方也規劃未來在綠能、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等領域持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