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研究院攜手國內頂尖學者組成下世代太陽能電池研發團隊,整合來自中研院、成功大學、清華大學、明志科技大學等高效太陽能光電技術的研究專長。廖俊智院長今(20)日表示,研究團隊以2年的時間成功開發出光-電轉換效率超過31%的下世代(疊層式鈣鈦礦/矽基)太陽能電池元件,這項重要成果較目前市售最新太陽能電池產品高出三成以上;如果與早期佈建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相比,效率提高接近五成!此成果不僅證實我國太陽能電池技術可與國際並駕齊驅,更有助未來升級太陽能發電裝置,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積的條件下提高太陽光發電量,更接近淨零排放的目標。
中央研究院今(15)日表示,希望「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朝野在協商過程,以整體國家利益為考量,避免影響到全國科學技術研發與人才培育,以及高等教育經費。 以本院為例,中研院為學研機構,與一般行政機關業務屬性不相同,本院業務費之性質,並非僅為機關行政庶務之費用,尚包含近三千位約聘助理之薪資,其中多為年輕學子在繼續深造過程中,於本院擔任研究工作,經費如遭刪減或凍結,將嚴重影響同仁生計。另本院水電費需支應貴重儀器、實驗室維運(例如:動物房、恆溫恆濕之特殊環境)、圖書資訊設備運作、重要文資保存等,為學術研究之必要支援,預算刪減將嚴重影響本院各項研究工作進行。 此外,作為國際學術社群的一員,研究人員出國參加國際會議、參與學術訪問及國內外研討會、維護國際組織會員身分、權益和職責、學術交流、田野調查等,為學術機關執行研究工作的重要一環,因此本院所編列之國內外旅費至關重要。
2024年隨AI應用持續拓展,全球商品貿易升溫,惟製造業各業復甦步調不一,使得全球經濟緩步成長。國內受惠於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帶動下,出口暢旺且下半年投資成長亦優於預期,因此前三季實質GDP年成長率為5.19%,預估2024年經濟成長率較7月預測上修至4.23%。展望2025年,美國單邊主義興起,再加上中國大陸經濟復甦的挑戰依然存在,兩者是否對全球貿易與景氣復甦產生影響,將會是臺灣明年經濟成長動向的重要變數。
因應淨零排碳的迫切需求,中央研究院今(19)日舉辦專題演講,邀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院士,以「溫室氣體淨零排碳的機遇與挑戰」為題發表演講。廖俊智院長表示,全球暖化是全世界共同的挑戰,但在思考低碳能源策略時必須視各地天然資源、產業結構、社會民情等不同條件,因地制宜。科學持續進步,以科學發現與科技創新,逐步帶領人類生活轉型,是科學家的使命。
中央研究院今(10)日頒發「第十三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本屆共有44件申請,經過嚴格審查,最後5本專書脫穎而出,主題包含歷史學、社會學、哲學、中國文學。典禮由廖俊智院長頒獎,每位得獎者獲頒新臺幣60萬元及獎牌1面。
中央研究院今(9)日揭曉2024年「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由廖俊智院長頒發獎牌、獎金給5位年輕學者,包括本院蔡政江副研究員、臺灣大學黃彥婷副教授、臺灣大學李承叡教授、臺灣大學曼紐爾(Manuel Herrero-Puertas)副教授及陽明交通大學盧正恒副教授。
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第三期開發的量子科技實驗大樓,於今(22)日舉行動土儀式。廖俊智院長表示,量子科技先進的運算及通訊保密能力是未來人類社會必需的科技,全球先進國家已競相布局因應。中研院持續在南部院區建置尖端核心設施,延攬國內外量子科研人才投入,發展從基礎到應用垂直整合的研究,使臺灣在全球量子領域發揮關鍵影響力。
中央研究院今(9)日首度開箱位於臺南沙崙的南部院區,舉辦「院區開放日」,並邀請臺南市府及在地學研單位一同共襄盛舉,共推出35場豐富多元活動,吸引大批親子、學生及科學迷湧入,參加各種科普遊戲、闖關、導覽、演講,開心探索新科學基地,享受獨家科普之旅。活動現場還設有25攤臺南在地商家市集,增添熱鬧氛圍。
中央研究院年度科普盛事──「院區開放」(Open House)首度前進南臺灣,位於臺南沙崙的南部院區將於11月9日(星期六)舉辦「南部院區開放日」。當天將有研究人員精心規劃的數十場科普活動,透過闖關遊戲、科普演講和展覽,要讓大家了解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新能源、臺灣史地、政治外交等主題。邀請中南部大小朋友一起探索科學樂趣,開箱中研院嶄新院區!
歐洲分子生物組織(The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EMBO)於今(2024)年10月底在德國海德堡(Heidelberg)總部舉行「60週年會員年度大會」,安排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進行首場演講,他以「設計新代謝系統以增進固碳速率」(Design of new metabolism for increasing carbon fixation)為題,發表因應氣候變遷挑戰的最新研究成果,獲得與會科學家的眾多迴響;廖院長此次亦代表臺灣(中研院與國科會)與歐洲分子生物聯盟(The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Conference, EMBC)及EMBO簽訂《準會員協定》,開啟臺歐科學界合作的新里程。
中央研究院突破傳統地質測量與探勘的限制,運用精密地質探測技術定位熱源,並結合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的鑽井技術,於今(21)日在宜蘭員山開鑽全臺第一座「深層地熱探測井」。本院廖俊智院長、經濟部郭智輝部長及台灣中油公司李順欽董事長等人亦到場共同見證此重要突破。
中央研究院今(19)日舉辦一年一度的「院區開放」(Open House)。今年主題演講帶來最夯的「未來世代的必修課:能源與AI科技」,靜態的「院區70週年影像展」、蒐集自然聲景的「福爾摩沙 蕨·響」展,還有近300場互動性趣味科普活動接連上陣,萬名大小朋友一起知識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