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2025/10/23 下午 05:19:16
:::
穿梭AI多重宇宙!中研院院區開放掀全民科學熱

發布時間: 2025-10-19

中央研究院今(19)日變身知識遊樂場!邁入第28年的「院區開放」(Open House)活動,首度與「兒童科普日」合體登場,推出超過300場互動展示與科普體驗,吸引近萬民眾熱情參與。雖然間歇下著風雨,但一早室內、室外依然擠滿了熱情的大小朋友,氣氛十分熱烈。院區洋溢著歡笑與驚呼聲,孩子們聚精會神觀察顯微鏡下的世界、動手操作實驗,家長們也加入同樂,記錄精彩瞬間。本院廖俊智院長表示,兒童科普日及院區開放日是專為學生及一般民眾設計的派對,研究人員每年都努力讓學術展現新奇有趣的面貌,期盼能激發每位參與者對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與想像力。

AI的多重宇宙:口語溝通、金融分析、疾病研究

人工智慧(AI)浪潮席捲各行各業,今年主題演講以「AI的多重宇宙」為題,由廖俊智院長主持3場短講,展現AI的創新突破與無限潛能。現場氣氛熱烈,提問不斷,展現民眾對AI擴充能力的期待。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曹昱研究員指出,許多新的科技都是因為人類的需求而生。他當場展現團隊研發的多模態助聽裝置,AI不只「聽得懂」語音,藉由影像與語境線索,AI還能「修復」語音訊號,協助個人化的即時溝通,幫助聽力受損者更清楚地理解語言內容。

AI也讓電腦成為高效率的「金融偵探」,資創中心王釧茹研究員表示:「AI是我們的放大鏡,也是顯微鏡,能輔助人類看見過去難以察覺的線索。」她分享團隊研發的系統,能短短幾分鐘就能閱讀上千份財務報表,挖掘企業間潛藏的風險關聯與財務異常訊號。

資訊科學研究所廖弘源特聘研究員分享團隊設計的「動作空間投射器」(universal action space projector),藉由AI從影片中擷取小鼠的行為特徵、分析變化,精準辨識慢性疼痛的跡象。他表示:「將AI資訊技術與應用在解決跨領域的題目,能夠解開更大、更複雜的問題」當AI讀懂你的痛,也能為臨床應用開啟更多可能。現場聽講的新北市土城國中學生對此技術印象深刻,尤其是技術能幫助判斷小鼠健康及情緒,有趣又有用。

實驗×手作×遊戲 小小科學家驚喜不間斷

「當氣球遇上液態氮」一秒「癱軟」又快速復原,現場驚嘆此起彼落,大小朋友都問:「這是魔術嗎?我也能變出來嗎?」。大家對地震並不陌生,但難有機會親手打造一台地震儀!同學們看著紙筆畫出地震波,一邊組裝,一邊觀察「晃動模擬器」紙上的波形跳舞,個個看得入神,形容「地震從紙上看起來也蠻美的!」

誰說歷史只能靜靜讀?現場搶答超踴躍,連大人都忍不住加入戰局!結合檔案、醫學與遊戲的「翻動檔案,重啟老祖宗的養生密碼」與「近代有醫道,養生問古人」活動中,觀眾一邊翻閱仿古文件、一邊參加趣味問答,找出古人對飲食、作息、鍛鍊的智慧。

最具「森林系」魅力的展區,帶領民眾認識蘚苔的生命週期、穿梭在院區尋找各種蘚苔植物,打卡換禮物;而最受歡迎的「小小藝術家」與「綠意魔法瓶」活動,讓大小朋友親手打造專屬的微型森林,帶著小立碗苔和地錢回家觀察。打開五感,每個孩子都變身小小科學家、觀察家、探險家,讓人文與科學在日常生活中萌芽。

午後雨停,人潮紛紛走至戶外,院區好不熱鬧。許多家長首次帶孩子來參加院區開放活動,紛紛表示,活動讓孩子們有機會接觸到平時難以見到的科學互動展示,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現場許多中學生表示,「超好玩!有好多東西我平常都沒見過,讓我更想學習科學了!」遠道而來的高中生「太多想體驗的活動,明年還要來!」,中研院「院區開放暨兒童科普日」圓滿落幕。南院院區開放日11月8日(星期六)將接力登場,歡迎對於科學有興趣的大小朋友一起來臺南沙崙開箱新科學基地。

新聞聯絡人 關閉新聞聯絡人
  • 陳昶宏,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公關科

    (02) 2789-8059,changhung@as.edu.tw

  • 宋羿萱,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公共事務小組

    (02) 2789-9727,savid@as.edu.tw

  • 林彤,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公共事務小組

    (02) 2789-8820,tunglin@as.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