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研院成功以硫酸雙醣分子減緩神經元退化,開創漸凍症治療新思路。
當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古琴」遇上人工智慧會碰撞出什麼火花?看科學家如何運用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分類、標記,歸納蝴蝶、飛蛾的多樣形態?2024年台北國際書展今(20)日開幕,中央研究院以「AI社會登入中?」為主題,以學術殿堂與人工智慧交會的科幻空間,探究當前的AI發展。2月20日至2月25日為期6天的展覽,展售近4,000冊出版論著,推出17場講座及5大AI學術展示,帶領大眾體驗創新知識。
蔡英文總統今(29)日親臨中央研究院視察由國科會及中研院共同資助之量子電腦計畫,見證臺灣首部自研自製5位元超導全系統量子電腦,並期勉研究團隊更上層樓。廖俊智院長現場致贈由本院研究團隊自製的量子晶圓予蔡英文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國科會主委吳政忠,經濟部林全能次長等陪同參訪本院量子電腦專題中心。
量子電腦具有超越目前超級電腦的運算潛力,全球先進國家皆已積極投入研發。中央研究院在去(112)年中突破量子晶片製程、控制、及量測上的諸多瓶頸,並於10月成功打造由臺灣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本週起將以網路連線方式提供給計畫合作者使用。
2023年全球經濟受到終端市場需求不振以及產業庫存調整影響,使得成長力道遲緩。雖然國內民間消費尚屬穩定,然而商品輸出疲弱、企業投資意願低迷,造成臺灣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前三季實質GDP年成長率為0.11%,預估2023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1.34%。展望2024年,雖然全球通膨趨緩,各國央行升息周期亦逐漸接近尾聲,全球景氣復甦仍略顯蹣跚。惟電子相關產品需求回溫,在高速運算與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帶動下,我國外需與投資將可望恢復成長動能。而民間消費因此受惠持續擴張,2024年實質經濟成長率預期為3.02%。
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首度攜手全國12所大學及研究機構,於今明(14、15)二日擴大舉辦「全國生醫轉譯選拔媒合會」(Pitch Day),為臺灣的生醫產業注入新活力!本次聚焦「新藥」與「新醫材」二大關鍵領域,吸引逾50組具商品化潛力的生醫轉譯技術團隊參與展演及競賽,逾百家海內外企業、投資者、創投、加速器及天使投資人共襄盛舉,為臺灣生技界的重要盛事。
中央研究院今(11)日頒發第十二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本屆計53件申請,共5本專書脫穎而出,主題包含人類學、歷史學、哲學、中國文學等研究領域,其中2本中文著作、3本英文著作。典禮由廖俊智院長頒獎,每位得獎者獲頒新臺幣60萬元及獎牌1面。
中央研究院今(6)日頒發「中研院富邦金控暨台灣大哥大淨零科技研發講座」予「去碳燃氫Alpha計畫」主持人陳洋元研究員及獎勵金給研究團隊。本院自去(111)年起陸續啟動多項淨零科技研發計畫,亦於今年7月與富邦集團及台灣大哥大簽署「淨零科技研發獎勵合作協議」,以提供獎勵金的方式加速研發進程。近期「去碳燃氫Alpha計畫」已達成階段性里程碑,今日由廖俊智院長、台灣大哥大林之晨總經理及富邦金控林茂生副總經理共同頒授研發獎座並表揚研究團隊。
中央研究院今(5)日由廖俊智院長揭曉2023年「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頒發獎牌、獎金給7位年輕學者,包括本院林明楷副研究員、夏國強副研究員、陳振輝副研究員、林圭偵副研究員、林建志研究員、臺灣科技大學方劭云教授及陽明交通大學邱維辰副教授。每位得獎人輪番上場,簡介自己的專長與重要研究成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王汎森院士榮獲德國宏博基金會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 頒發2023年宏博研究獎 (Humboldt Research Award),王院士對學術及教育的貢獻受到肯定,為臺灣人文學領域首位獲此殊榮的學者,將於明(2024)年6月由德國總統親自頒獎。
DNA損傷有多種類型,是導致癌症或遺傳性疾病的致病原因之一,生物體對此進化出不同的修復機制,但其修復過程仍是未解之謎。由中央研究院蔡明道院士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在極短的時間內為反應結構拍照,首次在原子解析度下直擊光解酶酵素修復DNA損傷的完整過程。此研究成果已於本(112)年12月1日發表於頂尖科學期刊《科學》(Science)。
邁向2050淨零排放,中央研究院與台灣電力公司今(14)日於樹林台電綜合研究所舉辦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此技術近期跨出中研院,首度成功串接小型商用發電機組!蔡英文總統親臨現場,與廖俊智院長及貴賓們一同見證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