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界的碳平衡主要由陸地及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及分解作用所達成,然而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每年排出約360億公噸二氧化碳,嚴重破壞了自然界的碳平衡。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團隊及蔡明道院士團隊,發現一種增加海中藍綠菌光合作用的新方法,使藍綠菌吸收二氧化碳(稱為固碳)的速率增加約60%,為自然界的碳平衡研究開啟新契機。此研究成果已於本(112)年6月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
要達成2050淨零目標亟需投入創新科技,社會各界的支持可望加速實現目標。中央研究院發起「淨零科技研發計畫」並設置研發講座及訂定研發獎勵辦法,鼓勵取得具體成果的研發團隊,同時歡迎關心淨零科技研發的企業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今(3)日,本院與富邦集團、台灣大哥大簽署「淨零科技研發獎勵合作協議」,兩大企業率先投入,聯手捐贈新臺幣1,000萬元的獎勵金,將用於鼓勵研究人員投入新科技的研發、加速目標實踐。
為什麼會再生的動物,再生速度總是跟受傷程度成正比?這是一個困擾生物學家超過250年的奇特現象。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陳振輝副研究員及物理研究所林耿慧副研究員組成跨領域團隊,發現斑馬魚利用「機械波」及時偵測受傷發生的位置,以調控相對應的傷口癒合和再生反應。此研究成果於今(112) 年6月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
即將於本(2023)年6月25日舉辦的第72屆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共有來自全球各地的635位青年科學家,將與40位諾貝爾獎得主對談交流,中央研究院2位青年學者亦獲選出席此次會議,分別為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蕭建靖博士後研究學者,以及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劉遠萱博士後研究學者,2人將前往德國,把握難得的機會,與諾貝爾獎得主對談交流。
今(10)日桃園武陵高中人聲鼎沸,來自中央研究院的學者,與在地民眾及學生暢聊2023最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與ChatGPT!本院跨縣市科普演講「中研講堂」由蔡宗翰研究員分享如何培養文理兼具的未來人才,古倫維研究員解釋ChatGPT的前世今生。熱議講題吸引了逾200多位觀眾,研究員用最接地氣的語言解釋人工智慧模型、指引新時代該如何充實自我。二場次演講毫無冷場,現場觀眾踴躍提問,互動熱絡。
中央研究院今(1)日宣布與莫德納(ModernaTx)及莫德納台灣(Moderna Taiwan)簽署合作意向書,建立策略合作關係,雙方將結合研發與輔導資源,加速國內mRNA技術的發展,培育相關研究人才,並共同發起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廣邀台灣優秀的研究團隊參與評選。
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是威脅還是幫助?ChatGPT的訓練過程,和人類學習語言很像?中央研究院跨縣市科普演講「中研講堂」即將於今(2023)年6月10日(星期六)在桃園市立武陵高級中學舉行,二場次演講將帶大家了解AI科技的發展趨勢及其語言模型的應用,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儘速報名,以免向隅。
你看見社運抗爭者拚命吶喊、目睹他們一次次想推倒不義高牆,你可曾想像,在他們堅強意志的背後,身心將刻下多少傷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今(112)年首度嘗試心理學研究的主題,於本年5月20日推出特展「帶傷前行─社運抗爭者的創傷療癒可能」,由長年研究人際暴力創傷主體經驗的精神分析學者彭仁郁副研究員策展,邀請民眾一同理解社運抗爭者創傷經驗的多重形貌,並探問療癒的可能路徑。
原來臺灣的「麵包樹」不是麵包樹!快速電波爆的天文追蹤之旅為何?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連續四年響應國際博物館日,與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四度攜手,將重磅研究成果化為線上科普展。在今(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當天,推出以「知綻識放」為主題,匯集國內30家研究機構、博物館、美術館等的35個線上展覽。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5月4、5二日舉辦第三屆「招商暨人才與技術媒合會(DEMO DAY)」,今年聚焦「產業跨域」與「資源鏈結」雙主軸,吸引近50家生醫新創公司、學研團隊展出,逾500位海內外企業、投資者、創投、加速器及天使投資人共襄盛舉,並促成超過30組國際媒合會談。
把一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縮短到只需200秒,Google是如何締造量子電腦的霸權?本院2023年度「中央研究院講座」邀請國際知名量子物理學家約翰.馬汀尼斯博士 (Dr. John Martinis) , 於本(4)月26日以「量子電腦與量子霸權」 (Quantum Computers and Quantum Supremacy)發表演講。想瞭解量子領域近期的突破性進展,及其對人類生活的重大影響,這是一場不容錯過的盛會。
我國現有能源自給率低,在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的路徑上,除了儘可能提高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之外,更應提高其中可自產的能源比例,以利我國能源安全。臺灣東岸黑潮流速快又穩定,開發海洋能作為自有再生能源,是我國推動淨零排放的關鍵解方。中央研究院與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今(28)日簽署「海洋能及海洋科技研發合作協議」,雙方將進行更加緊密的技術合作,期能加速推動國家零碳電力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