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8-12-21
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深獲國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者重視,本(12)月21日(星期五)公布第七屆得獎名單,由黃進興副院長親自頒獎給5位獲獎者,分別為:國立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王泰升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邱訪義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林遠澤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張瑞德兼任研究員,及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藍弘岳副教授。每位得獎者獲頒新臺幣60萬元及獎牌1面。
本院主辦的「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歷年來競爭激烈,本屆從36件申請案件中,選出5本獲獎專書,其中1本為英文著作、1本為日文著作,主題涵括法律學、政治學、哲學與歷史學門。
例如臺大科法所王泰升教授為了追問「日本統治下台灣的法律是什麼?」,毅然為此捨棄律師,改走研究之路。得獎專書《去法院相告:日治台灣司法正義觀的轉型》,探究日治時期民眾司法正義觀的轉型,如何從過去「去衙門打官司」,轉變為「去法院相告」;不僅呈現台灣日治時期法律史的研究成果,也為法律社會學提供更多在地案例。
本院政治學研究所邱訪義研究員,得獎專書為《The Enigma of Presidential Power: Parties, Policies, and Strategic Uses of Unilateral Action》。由於立法僵局普遍存在,美國總統往往藉由發布行政命令,以突破僵局推動政策;本書結合理論模型與經驗分析,研究美國總統單邊行動與權力謎樣的關係。
政大哲學系林遠澤教授得獎專書《儒家後習俗責任倫理學的理念》,一改傳統上以儒家人物、學派或經典文獻做為研究對象,而是以一種重新面對儒家的方式,試圖從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的最高序階「後習俗責任倫理學」的觀點出發,將儒學「轉譯」成某種可以不用儒家的語言也可以表達的理論,使儒學「還原」到其最根源的「道德經驗」。
本院近代史研究所張瑞德兼任研究員,得獎專書《無聲的要角—侍從室與戰時中國》。研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的起源、組織演變、人員,以及該機構在情報、黨政、軍事、外交、宣傳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如何協助蔣介石制定政策及治理國政,揭開侍從室的神秘面紗。
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藍弘岳副教授,得獎專書《漢文圏における荻生徂徠―医学・兵学・儒学》,始於他1999年赴日留學,荻生徂徠是日本江戶時期重要思想家,成為藍弘岳的研究對象,也是精神導師,此後近二十年時間,與各種史料和研究拚搏;本書也為徂徠學研究創造新的研究成果。
中研院表示,「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對於國內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深具指標性意義,歷屆得獎專書均獲得國內外學者和社會大眾的普遍迴響;希望透過鼓勵專書出版,能厚實我國人文與社會科學已有的學術基礎,也讓研究成果普及社會大眾。
附錄:
第七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得獎名單如下:(依姓名筆畫排序)
1. 王泰升,國立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得獎專書:《去法院相告:日治台灣司法正義觀的轉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 邱訪義,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得獎專書:The Enigma of Presidential Power: Parties, Policies, and Strategic Uses of Unilateral Ac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林遠澤,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得獎專書:《儒家後習俗責任倫理學的理念》,臺北:聯經出版社
4. 張瑞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得獎專書:《無聲的要角—侍從室與戰時中國》,臺灣:台灣商務印書館
5. 藍弘岳,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得獎專書:《漢文圏における荻生徂徠―医学・兵学・儒学》,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
張蓉修,中央研究院院本部學術及儀器事務處
(Tel) 02-2789-9823,monograph@gate.sinica.edu.tw
-
郭姵君,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小組
(02) 2789-8821,deartree@gate.sinica.edu.tw
-
莊崇暉,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小組
(02) 2789-8820,chchuang@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