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2025/11/28 下午 07:23:17
  1. 首頁_pic首頁
  2. > 學術研究

近期研究成果

:::
神經科學和AI聯手出擊:解密自閉症模式小鼠全腦廻路差異與嗅覺皮質的關鍵角色

發布時間: 2025-11-28

自閉症的成因相當複雜,目前研究認為神經迴路異常是各式成因的共同特徵。然而,若要真正理解自閉症病因,仍需仰賴快速且精準的全腦分析技術。本院分生所薛一蘋特聘研究員和資訊所王建堯副研究員的團隊,歷時七年建立一套完整的BM-auto (Brain Mapping with Auto-ROI correction)系統,整合全腦神經螢光影像掃描與定量、特殊螢光標定,將累積五年所收集的基準真相(Ground truth)資料透過AI深度學習,建構自動化的腦區辨識,能快速且準確地分析每隻小鼠腦中五百多個腦區的神經軸突投射與神經細胞活性。

藉由BM-auto系統,研究團隊完成三種自閉症小鼠的全腦分析,再連結Allen Brain Institute建構的正常小鼠連結體資料庫,成功揭示自閉症小鼠的全腦連結體異常,並進一步發現嗅覺皮質不只影響嗅覺功能,還會干擾嗅覺皮質的全腦功能性連結,在自閉症中具有關鍵角色。具體發現包括:三種自閉症小鼠皆呈現嗅覺皮質 Thy1-YFP 投射神經細胞明顯下降;自閉症小鼠均有嗅覺障礙,無法分辨不同氣味;以化學遺傳方法抑制野生型小鼠的嗅覺皮質的神經細胞活性,可降低其社交行為;自閉症小鼠的嗅覺皮質與其他腦區間的功能性連結有弱化現象;在特別氣味刺激下,自閉症小鼠各腦區(含嗅覺皮質)的活性普遍低於野生型。

此研究由國科會與本院支持,第一作者為本院分生所資深專案研究人員許璨庭博士,共同第二作者為資訊所專案研究助理陳治平、分生所博士生林明輝與洪梓恩,以及分生所資深專案研究人員黄子南博士。研究成果已於2025年11月20日發表於《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