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2025/9/18 下午 11:46:47
:::
  • 貓奴別擔心! 冠狀病毒感染關鍵新發現 有助開發疫苗 相片1 貓奴別擔心! 冠狀病毒感染關鍵新發現 有助開發疫苗 相片1
  • 貓奴別擔心! 冠狀病毒感染關鍵新發現 有助開發疫苗 相片2 貓奴別擔心! 冠狀病毒感染關鍵新發現 有助開發疫苗 相片2
2020-01-16
  • 研究成果
  • 生物化學研究所
貓奴別擔心! 冠狀病毒感染關鍵新發現 有助開發疫苗
  •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林書葦助研究員與本院國際研究生學程博士生芭雅希(Bhagyashree Senapati)組成的跨國團隊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林書葦助研究員與本院國際研究生學程博士生芭雅希(Bhagyashree Senapati)組成的跨國團隊
  • 渴與餓會促使LHLK神經元釋放神經傳導物質leucokinin:當渴的時候,leucokinin在果蠅腦內傳播渴訊息,藉由抑制兩群特定的渴神經元 (PAM-β′2a、PPL1-γ2α′1),促使果蠅覓水;另外leucokinin也在飢餓時,透過活化餓神經元(PAM-β′2mp),驅動果蠅覓食。同時,飢餓會促進dNPF和serotonin的釋放,以抵銷leucokinin對渴神經元的抑制,讓覓水行為不會在飢餓時產生。 渴與餓會促使LHLK神經元釋放神經傳導物質leucokinin:當渴的時候,leucokinin在果蠅腦內傳播渴訊息,藉由抑制兩群特定的渴神經元 (PAM-β′2a、PPL1-γ2α′1),促使果蠅覓水;另外leucokinin也在飢餓時,透過活化餓神經元(PAM-β′2mp),驅動果蠅覓食。同時,飢餓會促進dNPF和serotonin的釋放,以抵銷leucokinin對渴神經元的抑制,讓覓水行為不會在飢餓時產生。
  • 果蠅腦中的渴迴路。當果蠅口渴的時候,LHLK神經元(綠色)會釋放leucokinin,抑制PPL1-γ2α′1(洋紅色)和PAM-β′2a(橘黃色)神經元,讓果蠅產生覓水行為。 果蠅腦中的渴迴路。當果蠅口渴的時候,LHLK神經元(綠色)會釋放leucokinin,抑制PPL1-γ2α′1(洋紅色)和PAM-β′2a(橘黃色)神經元,讓果蠅產生覓水行為。
  • 果蠅腦中的餓迴路。當果蠅飢餓的時候,LHLK神經元(綠色)會釋放leucokinin,活化PAM-β′2mp(紅色)神經元,讓果蠅產生覓食行為。 果蠅腦中的餓迴路。當果蠅飢餓的時候,LHLK神經元(綠色)會釋放leucokinin,活化PAM-β′2mp(紅色)神經元,讓果蠅產生覓食行為。
2019-12-19
  • 研究成果
  • 分子生物研究所
是誰操控你飢渴的慾望?中研院破解腦內迴路之謎
  • 2020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外冷內溫照片 2020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外冷內溫照片
2019-12-18
  • 研究成果
  • 經濟研究所
2020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外冷內溫
  • 助攻精準醫療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收案數突破12萬照片 助攻精準醫療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收案數突破12萬照片
2019-12-16
  • 會議活動
  •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
助攻精準醫療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收案數突破12萬
  • 左至右:陳英和院長、劉津秀醫師、林國儀研究員、洪士杰醫師 左至右:陳英和院長、劉津秀醫師、林國儀研究員、洪士杰醫師
2019-12-06
  • 研究成果
  • 基因體研究中心
僵硬難題有解!中研院找到僵直性脊椎炎關鍵酵素
  • 臺大社會系教授何明修(左二)、政治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林美香(左三)、淡江大學英文系教授蔡振興(右三)。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不克出席,由本院社會所助研究員曾凡慈(右二)代為領獎。 臺大社會系教授何明修(左二)、政治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林美香(左三)、淡江大學英文系教授蔡振興(右三)。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不克出席,由本院社會所助研究員曾凡慈(右二)代為領獎。
2019-12-03
  • 會議活動
  • 學術及儀器事務處
第八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4專書獲獎
  • 「再生」也可能長歪? 科學界首度證實:動物的再生記憶可被改寫照片 「再生」也可能長歪? 科學界首度證實:動物的再生記憶可被改寫照片
2019-11-28
  • 研究成果
  •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
「再生」也可能長歪? 科學界首度證實:動物的再生記憶可被改寫
  • 左至右: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蔡英文總統、中研院劉扶東副院長 左至右: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蔡英文總統、中研院劉扶東副院長
  • 左至右: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蔡英文總統、中研院劉扶東副院長 左至右: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蔡英文總統、中研院劉扶東副院長
2019-11-25
  • 院務訊息
  • 秘書處
中研院南部院區首棟研究大樓上梁 明年6月完工
  • 莊樹諄研究團隊(中為莊樹諄,右二為第一作者麥德倫) 莊樹諄研究團隊(中為莊樹諄,右二為第一作者麥德倫)
  • 當錯義突變越是有害時,A→G突變所佔比率越低,而G→A突變所佔比率則越高 當錯義突變越是有害時,A→G突變所佔比率越低,而G→A突變所佔比率則越高
  • A-to-G RNA編輯機制的辨識序列(ADAR motif)出現率和突變危害程度的比較。 A-to-G RNA編輯機制的辨識序列(ADAR motif)出現率和突變危害程度的比較。
  • 本研究所需的知識背景雷達圖。目前該研究團隊中有一半是「純理工」背景,另一半是「純分子生物」背景,一個理想的生物資訊團隊極需要上述兩種背景的同仁緊密合作。歡迎具備上述任一背景的同學加入嶄新的生物資訊世界。 本研究所需的知識背景雷達圖。目前該研究團隊中有一半是「純理工」背景,另一半是「純分子生物」背景,一個理想的生物資訊團隊極需要上述兩種背景的同仁緊密合作。歡迎具備上述任一背景的同學加入嶄新的生物資訊世界。
2019-11-21
  • 研究成果
  • 基因體研究中心
大數據看出端倪!基因突變的豬隊友神救援
  • 本論文主要通訊作者為余淑美院士及共同合作的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陸重安教授,第一作者為中央大學剛獲得學位之陳逸詩博士。參與研究人員包括:本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賀端華院士及李頂華博士、本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劉麗紅博士及陳奕儒、本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林淑妤博士、中央大學李宗樺。研究經費由本院、科技部,及中興大學生技中心計畫共同支助。 本論文主要通訊作者為余淑美院士及共同合作的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陸重安教授,第一作者為中央大學剛獲得學位之陳逸詩博士。參與研究人員包括:本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賀端華院士及李頂華博士、本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劉麗紅博士及陳奕儒、本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林淑妤博士、中央大學李宗樺。研究經費由本院、科技部,及中興大學生技中心計畫共同支助。
  • 中研院發現平衡植物糖濃度的關鍵技術 改良水稻品種 抗氣候變遷!照片2 中研院發現平衡植物糖濃度的關鍵技術 改良水稻品種 抗氣候變遷!照片2
  • 中研院發現平衡植物糖濃度的關鍵技術 改良水稻品種 抗氣候變遷!照片3 中研院發現平衡植物糖濃度的關鍵技術 改良水稻品種 抗氣候變遷!照片3
2019-11-14
  • 研究成果
  • 分子生物研究所
中研院發現平衡植物糖濃度的關鍵技術 改良水稻品種 抗氣候變遷!
  • 超解析全腦果蠅全腦多巴胺神經多尺度圖像 超解析全腦果蠅全腦多巴胺神經多尺度圖像
  • 超解析之果蠅眼部單一神經;超解析全腦囊泡單胺運轉蛋白在神經上的分佈。 超解析之果蠅眼部單一神經;超解析全腦囊泡單胺運轉蛋白在神經上的分佈。
  • 超解析顯微鏡工作原理。當所有螢光蛋白同時亮起,顯微鏡解析度不足以解析各自蛋白位置(左),但若分開激發,則可經由計算中心位置,進而重組出螢光蛋白奈米等級尺度影像(右)。 超解析顯微鏡工作原理。當所有螢光蛋白同時亮起,顯微鏡解析度不足以解析各自蛋白位置(左),但若分開激發,則可經由計算中心位置,進而重組出螢光蛋白奈米等級尺度影像(右)。
2019-11-13
  • 研究成果
  • 應用科學研究中心
透視全腦!超解析三維光學顯微技術 可望更瞭解記憶機制
  • 解密黑洞、開箱實驗室! 中研院院區開放第22年 參觀人次再創新高照片1 解密黑洞、開箱實驗室! 中研院院區開放第22年 參觀人次再創新高照片1
  • 解密黑洞、開箱實驗室! 中研院院區開放第22年 參觀人次再創新高照片2 解密黑洞、開箱實驗室! 中研院院區開放第22年 參觀人次再創新高照片2
  • 解密黑洞、開箱實驗室! 中研院院區開放第22年 參觀人次再創新高照片3 解密黑洞、開箱實驗室! 中研院院區開放第22年 參觀人次再創新高照片3
2019-10-26
  • 會議活動
  • 秘書處
解密黑洞、開箱實驗室! 中研院院區開放第22年 參觀人次再創新高
  • :
  • /137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