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致全院同仁信:第一屆中研學術大會圓滿成功
各位同仁:
中研院自成立以來,首度舉辦全院性橫跨三大學組的學術演講——「中研學術大會」,在各位的傾心傾力下,圓滿落幕。從2024年學術前瞻會議中的登高一呼,到今年7月初正式召開,感謝一年多來,所有籌備委員、研究人員及行政同仁們的投入,共同完成這場屬於本院學術社群的盛會。
中研學術大會的目的在於展現本院研究成果、促進跨域交流,並期望藉此機會提升同仁的社群歸屬感(sense of community)。相對於一般大學每年有固定的活動,包括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校慶、校運等,中研院少有屬於本院同仁的共同活動,更少有機會對同仁、特別是跨領域的研究人員展現各自的研究成果。以至於許多人表示,除了同所同中心同領域之外,很少認識其他領域的同事,直到退休還無法一窺中研院的全貌。最有機會碰到同事的,反而是幼兒園、餐廳及體育館。此狀況枉費了中研院數十年來建立的獨特性,亦即三學組大多在同一院區,共同發展。在此知識與科技快速進步的年代,跨領域的知識建構,除了有助於刺激靈感的產生之外,更能塑造兼具深度、廣度,客觀性與判斷力的中研院學者。
將學術大會與院士會議安排於隔年同一時段交錯舉行,目的在於建立年度大會的規律性,希望中研人積極參與。大會本身不預設主題,而由研究人員及主管代表票選全體會議的專題演講(plenary talks),展現各自的研究成果,藉以在廣大院內同仁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大會專題演講也皆由本院同仁擔綱,開創中研院學術「全運會」的氛圍。四天會期與會者眾,充分展現中研人的學術深度與廣度。
中研院各領域的學者,均有國際級水準。準備一場好的演講,除需重新檢視自己的研究脈絡與核心價值,也要思考要在他領域專家心中留下何種印象。這是極具挑戰的過程,而講者的收穫往往比聽眾更多。我鼓勵大家,把握此類分享機會,不僅能拓展學術視野,更是提升自我的絕佳途徑。
此外,我在大會中提出「特殊延長服務(二次長聘)」制度,讓特聘研究員及研究員可提早在60歲到63歲期間,經服務單位推薦,審查通過後直接延聘到70歲。這個理念提出後,獲得許多院內、外人士認同與肯定。同時,我也提出5 + 5卓越研究學者(Pioneering Researcher)計畫,以具國際競爭力條件延攬特殊人才。此兩項制度業經院務會議決議通過,將於114年8月1日發布。期許二次長聘新制度可以激勵資深績優研究員,發揮過去拼長聘時的衝勁,於人生第二次長聘的延聘時期,再創研究高峰。
最後再次強調,「中研院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做到世界第一」,中研學術大會為本院最重要的全院性學術活動,期許同仁們能以獲選發表「專題演講」為榮。期待目前規劃2年一次的中研學術大會,能為3年後的百年院慶奠定良好基礎。
院長 廖俊智
欲回顧此次會議者,請見以下連結:
2025中研學術大會報導連結:https://www.sinica.edu.tw/news_content/56/3218
2025中研學術大會廖院長專題演講<解鎖中研院:理念、策略、及近期成果>簡報連結:https://sec.sinica.edu.tw/archives/a161d38d7e99b52c
2025中研學術大會廖院長專題演講<解鎖中研院:理念、策略、及近期成果>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g13FOi_WY&t=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