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5-07-09
文稿提供:國際處,編輯:秘書處。
「中研院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做到世界第一!」廖俊智院長在6月30日本院首度舉辦的「中研學術大會」中,以此揭開大會的序幕。連續4天、橫跨三學組、17場專題演講與55場平行會議,及近300位研究人員投入與跨域對話,參與同仁均表示,從演講中不只獲得知識,更激盪出對未來研究的全新思維與想像。廖院長也觀察到,對每位講者而言,藉由準備的過程,重新梳理自己的研究脈絡與核心價值,其收穫甚至超過了聽眾所得。
廖院長進一步指出,這場大會打破精彩的演講要邀請國際學者的迷思,此次專題演講講者均為院內同仁,其所展現出的深度與視野,絲毫不遜於國際重量級講者,顯示本院許多研究,已是世界級水準。會議最後一天,他感謝所有籌備委員、各所、中心研究人員及行政同仁們共同完成這場真正屬於學術社群的「科特演講」,就像一部「科學特快車」,講者以清楚易懂的方式傳達複雜的研究概念,「不用站站都停」,帶領大家快速地欣賞研究歷程和成果,進而產生深層的共鳴與反思。
跨域碰撞 擴展視野 促進合作
本次大會是一場橫跨數理、生命、人文及社會科學三學組的學術盛宴,專題演講主題涵蓋許多前瞻性科學議題,例如:腦神經科學、量子計算、再生醫學等,引領與會者洞察科學研究的最前線;同時,也深入探討當前社會的關鍵議題,如臺灣與國際關係發展趨勢、臺灣低生育率現象,以及當前熱門的比特幣與區塊鏈技術等。而下午場次的演講,亦有許多跨所、中心合作的主題式演講,多元豐富。
擔任籌備委員的近史所雷祥麟所長表示,中研院打造的,不是單純的學術聚會,而是能夠促成交流與思想激盪的學術平台。本屆大會的核心設計理念:打破學科疆界,將各領域議題錯落編排,正是為了鼓勵研究人員在跨領域的碰撞中展開對話,創造新的問題意識與研究視野。
化學所陳玉如特聘研究員分享,她過去擔任過不少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講者,但卻是第一次演講給跨領域的同仁聽,這是一項榮譽,同時也能利用此機會聽到不同領域的工作,未來可以促進彼此合作。
分生所程淮榮所長每場專題演講都參與,他認為本次大會就是擴展學術視野與理解(broaden our base)的最佳實踐。分生所陳俊安研究員則表示,這次與文哲所共同策劃、以「老化與死亡」為主題的跨學科論壇,為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搭建了難得的交流平台。科學與人文的對話,不僅激盪出新思維,更可開啟理解生命終章的多重視角。
科特演講 反思研究 創造契機
許多研究人員都說,在準備演講的過程中,重新檢視了自己的研究脈絡與核心價值,成為他們重新認識自我研究定位的契機,更是一場把過去努力轉化為未來藍圖的行動。
例如,分生所陳昇宏副研究員提到,過往習慣以英文發表學術成果,這次以中文演講,是嶄新的挑戰。二者表達邏輯不同,此過程不只是語言的轉換,更像是一場自我對話,讓他對原本的研究內容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與體悟。
資創中心曹昱研究員也提及,為了這次演講,他特別重新梳理研究內容,過程中意外得到不少啟發。演講結束後,立刻有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主動提出合作的想法,期盼能共同將研究概念轉化成為實體,是這場大會中最棒的收穫。
細生所游智凱研究員分享,透過文哲所胡曉真特聘研究員有關蕈菌與東亞文學的研究,讓他開始好奇自己的研究主題——文昌魚,是否在過去的文化中也被賦予某些特殊意涵。聆聽同場演講,同樣研究真菌的多樣中心陳可萱助研究員也受到不少啟發,她開始想了解古人如何研究蕈菌,若有機會結合古代文化故事與現代真菌知識,將會是非常好的科普材料。
一系列跨領域的演講活動,讓整個中研院宛如一個緊密的大家庭,共同分享研究成果,交換工作心得,有共同的目標,往「世界一流」的願景前進。
兩年一會 學術能量1+1>2
本次會議的辦理契機,是2024年本院舉辦的學術前瞻會議中,廖院長有感於過去較著重於對外展示研究成果,較少院內同仁的交流,故決議在院士會議隔年同一時間舉行「中研學術大會」,做為本院研究成果展示及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時增進院內同仁的認同與歸屬感。
唐堂副院長表示,廖院長以一場精彩的開場演講揭開序幕,從中研院的研究與政策談起,回顧過去九年的努力,讓同仁看見累積的深厚基礎,更巧妙串聯起此次16位專題講者的研究亮點與貢獻。陳君厚秘書長認為,第一屆中研學術大會無論是議題的深度、講者的見解,以及與會者之間的交流,都展現出高度的專業與熱情,讓人深刻感受到「研究之美」的場域。
統計所楊欣洲所長表示,不同領域的同仁彼此之間可能不太熟悉,也許只有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上有機會短暫接觸。透過這次大會,各單位同仁有機會更深度交流,了解對方的研究方向與工作內容,彼此討論潛在的合作可能,更覺得中研院像是一個大家庭。
歐美所何之行副研究員認為中研學術大會不僅是一場豐富的學術饗宴,更是思辨及跨域對話的精彩實踐,成功讓與會者看見知識如何突破學科邊界,激盪創生全新的理解與想像,展現出學術多元與深度並行的精采嘗試。讓人相信學術不只能回應問題,更能開創未來。她也期待這樣的學術活動能持續傳承,讓中研院成為一個開放、連結且充滿活力的學術共同體,滋養更多的學者能共同討論對話,探索知識的多元可能,做出帶有溫度及幸福感的研究。
4天的會議,讓許多院內研究人員從陌生到熟悉,從各自努力到計畫合作前行,本次中研學術大會充分展現本院跨領域研究實力與新世代學術潛力,凝聚同仁的社群歸屬感,獲得熱烈迴響,期待下一次大會的到來,2年後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