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1. 首頁_pic首頁
  2. > 學術研究

近期研究成果

:::
顛覆生物化學與微生物學教科書的生物發現:厭氧腸道菌也能產生雌性素!

發布時間: 2025-03-20

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江殷儒研究員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從大彈塗魚腸道中分離出一種新穎厭氧細菌。該細菌在無氧環境中,能將人體最主要的雄性素-睪固酮轉化為雌性素,顛覆過去認為雌性素生成必須依賴氧氣和脊椎動物特有的芳香酶。

基因體分析顯示,這種細菌具有特殊的功能基因群,可製造新穎的甲基轉移酶,並透過摘除雄性素A/B環之間的甲基來產生雌性素。此外厭氧細菌通過地球最早的代謝程序(Wood-Ljungdahl途徑),將得到的甲基用來產生能量及構築細胞。這一發現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過程中,厭氧細菌可能早已具備產生雌性素的能力。也為某些無脊椎動物(例如珊瑚)雖無芳香酶卻產生雌性素提供可能的解釋。

這項研究的發現除了擴展對微生物代謝的理解,亦可望為更年期婦女或切除卵巢的女性導致芳香酶功能弱化或喪失的患者,啟發新的治療方案。後續研究將聚焦無氧雌性素生成反應及相關細菌,是否亦存在人類等哺乳動物的腸道。

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5年03月08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