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2022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名單揭曉 共8位學者獲獎

發布時間: 2022-10-28

中央研究院今(28)日公布2022年「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得獎名單,本年度共有8位國內傑出的年輕學者獲獎,包括數理科學組3位、生命科學組2位、人文社會科學組3位,年齡介於38歲至43歲之間;頒獎典禮由廖俊智院長主持,每位得獎學者可獲獎牌1面及獎金、研究獎助費各新臺幣30萬元。

本年度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共收到96件申請案,其中包括數理組37件(含跨領域4件)、生命組22件(含跨領域4件)、人文組37件(含跨領域2件),各分組均經過預審、初審、複審程序,再由聯席會議討論決議得獎名單。程序嚴謹,競爭激烈,獲獎者均為一時之選。

廖俊智院長表示,在臺灣專為學術生涯剛起步學者設立的國家級獎項相對較少,此獎項設立20多年來,持續激勵國內年輕學者,肯定得獎人研究成果。藉此激發研究人員深入思考,從事創新性與前瞻性的研究,作出重要貢獻,發揮潛在的影響力。而歷屆許多獲獎人亦先後獲得其他重要獎項肯定,充分彰顯本獎項的學術意義,深具指標性。今年得主於典禮現場簡介其研究成果,除了感謝評審團肯定,更將榮耀歸功於研究團隊、家人以及服務單位支持。

 

2022年「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獲獎名單及評審簡評如下(依姓氏筆畫排序):

數理科學組(3人)

李濬屹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首先提出藉由語意分割來橋接虛擬與真實世界的概念,開啟了元宇宙後續所有的可能。

許良彥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以量子電動力學(quantum electrodynamics)建立無經驗參數之基礎模型,以描述光與分子的激發態在介電物質附近的耦合,能夠預測分子在奈米結構下的光譜。

魏福村   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
經由在函數體上高階線性群的艾森斯坦級數(Eisenstein Series of GL(n))的深刻研究,發展出算術幾何領域出人意料的新現象。

生命科學組(2人)

林曉青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分析真菌的類異戊二烯(isoprenoids)化合物之生物合成途徑,發現此類天然物合成途徑中的關鍵催化觸媒及其機制,具應用價值。

薛雁冰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以創新方法研究跨界物種間掠食者與被食者之間互動的分子機制,以了解共同演化。

人文社會科學組(3人)

李佳怡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
研究天然資源詛咒、外來直接投資、及恐怖主義的關聯性,透過跨國比較建立一般性理論。

曾俊凱   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以創新性方法,解決財務領域中最困擾的內生性問題,進行嚴謹且明確的因果推論,貢獻卓著。

楊子霆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設計創新性估計方法,利用臺灣全民健保資料,對嬰幼兒醫療提出最佳自付額比例,具重大政策參考價值。

 

數理組得獎人、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李濬屹,曾於美國矽谷任職,其研究領域涵蓋智慧型機器人、虛擬至真實世界的遷移式學習等主題。評審團指出,李濬屹首先提出藉由語意分割來橋接虛擬與真實世界的概念,開啟了元宇宙後續發展的可能性。李濬屹表示,此一研究領域對整合性要求相當高,需要借重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及人才投入,獲獎成果有賴學術界前輩指引、研究團隊與學生的努力,以及國科會經費支持。

數理組得獎人、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許良彥,致力於理論化學及化學物理研究。評審團指出,許良彥以量子電動力學(quantum electrodynamics)建立無經驗參數之基礎模型,以描述光與分子的激發態在介電物質附近的耦合,能夠預測分子在奈米結構下的光譜。許良彥的研究與教學能力均受肯定,除入選中研院前瞻計畫,也曾獲選國立臺灣大學教學傑出教師。許良彥感謝合作夥伴、學生們的貢獻,以及家人支持,讓自己能心無旁騖,投入基礎科學研究。

數理組得獎人、清大數學系教授魏福村專精於數論,尤其擅長函數體上算術。評審團肯定魏福村經由在函數體上高階線性群的艾森斯坦級數(Eisenstein Series of GL(n))的深刻研究,發展出算術幾何領域出人意料的新現象。魏福村表示,獲獎成果源自於臺日數論會議啟發,感謝會議主辦人,也感謝妻子對於家庭的付出,讓自己得以潛心研究。

生命組得獎人、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曉青,研究專長為解析天然物之生物合成途徑與新穎催化酶的開發,研究面向橫跨有機化學、基因工程與蛋白質工程。評審團指出,林曉青分析真菌的類異戊二烯(isoprenoids)化合物之生物合成途徑,發現此類天然物合成途徑中的關鍵催化觸媒及其機制,成果具應用價值。林曉青從小在自然生態豐富的環境中成長,深深著迷於自然科學奧妙,她感謝實驗室團隊與家人鼓勵,讓自己能在喜愛的科學領域持續前進。

生命組得獎人、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薛雁冰,建立線蟲捕捉菌及蠔菇兩種非模式生物的分子遺傳研究工具,並且系統性地從分子、細胞、個體等層次深入探討,未來有機會利用食蟲真菌,防治或對抗動植物感染寄生性線蟲的問題。評審指出,薛雁冰以創新方法研究跨界物種間掠食者與被食者之間互動的分子機制,有助於了解共同演化。薛雁冰感謝中研院分生所提供優良的研究環境,在此有科研前輩及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幫助自己激發新想法、突破研究瓶頸。她表示,自己與研究團隊將秉持初衷,持續運用團隊建立的系統,探討生物學上的重要問題。

人文組得獎者、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李佳怡,以實證資料分析跨國議題與國內政治經濟,進行奠基於國際政治經濟學、資源詛咒理論的大樣本跨國研究。其成果探討天然資源詛咒、外來直接投資與恐怖主義的關聯性,並藉由跨國比較,建立一般性理論,獲得評審團肯定。李佳怡在得獎感言中感謝政大外交系支持,更感謝臺灣擁有自由的環境,使其從事學術工作不受限,家人則是推動她前進的最大動力。

人文組得獎者、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曾俊凱,曾於美國聯邦準備會擔任財務經濟學家,研究興趣主要為因果推論在財務、會計和經濟領域的應用。曾俊凱的代表作是利用美國證交會規定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必須上網公告的政策,進行一個自然實驗,其成果有助於業界或政策制定者在處理過度交易、資產泡沫化、股價崩跌等議題時,擁有完整的學理依據。曾俊凱感謝評審肯定,也謝謝臺大與學術界的師長、同儕與學生們,讓自己體會到研究的樂趣。

人文組得獎者、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子霆研究領域為公共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與應用個體計量。評審團指出,楊子霆設計創新性估計方法,利用臺灣全民健保資料,對嬰幼兒醫療提出最佳自付額比例,具重大政策參考價值。楊子霆感謝中研院經濟所及任教的政大應用經濟學程、臺大經濟系提供絕佳環境,使其能兼顧研究、教學、社會服務與家庭生活,許多研究靈感正是從與學生討論過程中激盪出來的。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陳培蓉,中央研究院學術及儀器事務處

    junioraward@gate.sinica.edu.tw (Tel) +886-2-2789-9377

  • 馬安奇,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小組

    (02) 2787-2565,annchi@gate.sinica.edu.tw

  • 陳昶宏,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公關科

    (02) 2789-8059,changhung@as.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