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4-10-21
中央研究院突破傳統地質測量與探勘的限制,運用精密地質探測技術定位熱源,並結合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的鑽井技術,於今(21)日在宜蘭員山開鑽全臺第一座「深層地熱探測井」。本院廖俊智院長、經濟部郭智輝部長及台灣中油公司李順欽董事長等人亦到場共同見證此重要突破。
中研院利用精密地質探測先進技術與3D建模定位地下熱源
臺灣位於環太平洋火環帶,地熱資源豐富,其不受時間及天候影響的特性,是我國少數可以自產、穩定的零碳能源選項。廖院長表示,根據地熱潛能評估,臺灣約有高達數百萬瓩(GW)的深層地熱潛能。深層地熱過去開發難度高,主要受限於探測和鑽井技術,難以定位與取出熱源。中研院具有豐富的地球科學研究經驗與精密地質調查技術,在熱源探尋上與台灣中油公司合作之外,並尋求全臺灣地質及鑽井工程專家協助,一起定位高溫熱源潛能位址。此次鑽井位置係應用大地電磁、反射震測及震波成像法等探測技術,耗費2年時間,建立地下熱源3D模型,精確定位地熱能源儲集位置。
廖院長指出,此次鑽井目標深度超過4公里,是我國首次進行深層地熱探鑽。鑽井工程則仰賴台灣中油公司的核心技術,在探鑽過程中可以獲取更多地質與地下熱分布的資訊,以期進一步了解宜蘭地區地下熱源的動態,使我國地熱能源的發展可以盡快累積經驗,加速成長。
中研院與台灣中油聯手開發地熱能 加速臺灣淨零轉型
全球正積極推動低碳能源的開發與應用,此次鑽探地熱能源顯示出我國發展自產低碳能源的決心,亦是臺灣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舉措。這個計畫由中研院與台灣中油公司合作進行,也是國家科研力量的整合展現,此一模式對未來實踐科學技術應用,開發多元自產能源,加速實現淨零目標,有重大的意義。
-
陳于高執行秘書,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
(02) 2787-5800,ygchen@gate.sinica.edu.tw
-
王雯麗,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公共事務小組
(02) 2789-9727,cassiew@as.edu.tw
-
林彤,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公共事務小組
(02) 2789-8820,tunglin@a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