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中研院、台電 共同發布去碳燃氫技術串接台電混氫發電

發布時間: 2023-11-14

邁向2050淨零排放,中央研究院與台灣電力公司今(14)日於樹林台電綜合研究所舉辦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此技術近期跨出中研院,首度成功串接小型商用發電機組!蔡英文總統親臨現場,與廖俊智院長及貴賓們一同見證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里程碑。

廖院長表示,面對全球減碳、能源轉型的重大挑戰,去碳燃氫技術提供了新的科技選項。此技術可裂解天然氣以去除其中的「碳」、僅燃燒其中的「氫」,逐步創造零碳電力。本院在兩年前提出此技術,並積極研發,本次和台電合作,證實此項技術能接軌既有發電系統,將研究與應用成功垂直整合。去碳燃氫可免除天然氣發電後仍需面對的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的問題,對臺灣及全球天然氣發電減碳有極大助益。

蔡總統肯定此項研發成果,表示淨零排放是全世界的共識,也是臺灣的目標。中研院與台電公司攜手合作,發布「去碳燃氫」混氫發電技術,是產學合作的最佳案例,也是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里程碑。

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陳于高執行秘書解釋,在全盤考量各種零碳能源技術選項後,本院自主研發「去碳燃氫」發電技術,以因應臺灣減碳需求。此技術具有5大優勢:

  1. 使用較低能量: 天然氣去碳產氫僅需電解水1/7的能量。
  2. 避免氫氣運輸及儲存之問題: 去碳燃氫設備可建置於發電廠即時就地發電,避免儲存、運輸氫氣帶來的問題。
  3. 逐步創造低碳電力:可藉由提高去碳轉化率及混氫比例,逐步減碳至零碳發電。
  4. 放大零碳電力:若以再生能源產生的電投入,將可達到3倍複利效果的零碳電的產出,可讓零碳電效益以指數方式放大。
  5. 提供備用能源及工業材料:去碳燃氫技術所獲得的高品質碳,可用作工業材料,並可當成儲備能源,以應不時之需。

去(2022)年中研院發表的淨零科技政策建議書,強調「創造足夠的零碳電力」為我國淨零策略的重中之重,並提出包含「去碳燃氫」的五大優先推動的新科技。中研院的Alpha計畫團隊成功降低裂解甲烷的能耗及成本。今(2023)年2月,本院與台電簽署減碳備忘錄,首推「去碳燃氫」應用,與台電工程人員積極合作。歷時數月,逐步提升技術效率及規模,終於在近期取得可實用的成果。

中研院表示,在全氫燃燒發電機尚未商化之前,若能利用現有燃氣發電機組進行混燒發電,即可為我國減碳工作邁出重要一步。中研院將積極推動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垂直整合,與各界攜手合作,促成我國淨零碳排早日達標。

「去碳燃氫發電 技術發布會」活動照片:https://reurl.cc/v684K1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林彤,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公共事務小組

    (02) 2789-8820,tunglin@as.edu.tw

  • 陳昶宏,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公關科

    (02) 2789-8059,changhung@as.edu.tw

  • 郭士筠,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

    02-2787-2537,skuo@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