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2014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 ─復甦加速 審慎樂觀

發布時間: 2014-07-10

自今(2014)年四月以來,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以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都在其最新一期展望報告中調降全球經濟成長率,最主要是因為美國與中國的第一季表現不如預期。儘管如此,一如IMF在世界展望報告對下半年所下的註解—復甦加快,這些重量級國際機構都一致認為今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速度將超越去年的表現。至於我國第一季的表現相當不錯,實質GDP年增率3.14%高於所有國內機構的預測數字,其中民間消費、國外淨需求為兩大成長動力。目前國家發展委員會發布之景氣對策信號已連續四個月呈現綠燈燈號;甫公布的6月份PMI也連續16個月位於擴張的50%中線以上。以上資訊顯示我國下半年成長動能可望持續樂觀,我們預估2014全年實質GDP年增率由去年底預測的2.89%上修至3.31%。

在民間消費部分,商業營業額延續去年第四季以來的成長,今年第二季表現持續增強。民眾的消費意願也同時反映在消費者信心指數上,6月份總指數已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顯示民眾對於未來景氣看法相當樂觀。預估今年我國實質民間消費的年成長率為2.62%,較去年底預測值1.99%增加0.6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部分,由於去年基期相對較高,在經濟情況並未完全轉好的情況下,預期民間投資將呈現溫和成長。加上僑外、陸資來台投資金額縮減的背景下,預估今年我國實質民間投資年增率為 4.46%,較前次預測小幅下修0.05%。至於公部門投資方面仍舊低迷,因此加計政府、公營事業投資後,固定資本形成成長率將達2.93%。

對外貿易部分,今年以來我國出口表現穩健,第一季淨輸出成長10.39%。在世界主要先進國家持續復甦的情況下,對於我國出口市場的效益將逐漸發酵。OECD在上個月報告中預估全球貿易活動將逐季成長,全年可望達到4.4%,顯示下半年外部需求比起過去兩年要更為強勁。雖然中國大陸經濟降溫可能影響我國出口表現,但近期的中國PMI數據表示中國經濟成長可能再次加速,因此負面衝擊預期不大。加上我國PMI指數中新增訂單、新增出口訂單亦穩定處於擴張階段,因此我們對下半年的貿易表現保持樂觀的看法。在考慮物價因素調整後,預估全年實質商品及服務輸出年增率達4.25%,實質商品及服務輸入年增率預估為 4.23%,且貿易順差可望實現4.31%的年增率。

在物價水準方面,由於食物價格拉高,造成17項重要民生物資物價年增率高漲。雖然耐久性消費品物價下跌抵消部分消費者物價(CPI)的漲幅,第一季整體CPI僅成長0.80%,但因非耐久性消費品的權數較高,第三季的CPI年增率將繼續走高。我們預估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52%,較前次預測增加0.23%。至於躉售物價指數(WPI)方面,預期全球景氣將持續復甦,對於原物料價格的需求可望攀升;此外一些地緣政治的影響,如伊拉克內戰問題,也可能推升WPI。雖然歐元區國家目前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但歐洲央行的一連串貨幣政策預料可穩定物價。因此我們預估全年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為0.91%。

貨幣供給方面,鑒於民間部門需求加溫,加上股市表現穩定,國內資金動能已明顯優於去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累積通貨發行額處於今年以來的低點,預期貨幣供給的增速將放緩。預估2014年之狹義貨幣供給額M1B與廣義貨幣供給額M2之年增率分別達到7.48%及5.64%。至於就業市場部分持續改善,除了缺工率提高之外,5月份失業率3.85%創六年新低。不過由於畢業季節到來,新一波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將使失業率微幅上升;預估全年平均失業率為3.98%。

事實上,目前全球經濟已走出前次的「大衰退」,雖然過去的危機已逐漸淡化,但依舊伴隨著新一波的威脅:歐元區國家的低通膨問題、中國可能爆發的金融危機以及新興國家持續成長的問題。以上外在不確定因素都會影響我國下半年經濟成長動能。在考慮預測誤差與不確定因素之下,2014全年GDP 成長率的50%區間預測為 (2.12%,4.62%)。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 黃復君,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0,pearlhuang@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