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講或講座
- 民族學研究所
- 地點
本院民族所新館3樓第三會議室(2319室)
- 演講人姓名
張珣(本院民族所研究員兼所長)
- 活動狀態
確定
- 活動網址
講題:宗教與無形文化資產的糾纏:以上海的台商廟宇為例
講者:張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時間:2025年2月24日(週一)上午10點-12點
地點:本所新棟3樓第三會議室
主持人:司黛蕊
摘要:
宗教與文化資產之間的關係是複雜又是動態的。與其將宗教與文化資產做出二分的區別,本文選擇檢視二者之間的延續性與互動性。以一間上海的台商建立的廟宇為例,本文討論台商如何運作文化遺產以建立台灣認同以及彼此的結盟? 中國大陸不同層級的政府官員如何運用文化遺產吸引台商投資以及維繫兩岸情感? 宗教物件如何塑造人們的宗教經驗以及宗教神聖感?
昆山慧聚寺是一座江南與台式廟宇的混合建築,也是中國大陸少見的一座由台灣商人主導與營運的新建廟宇。前殿供奉觀音大士,後殿供奉從台灣鹿港天后宮分靈的媽祖。本文以慧聚天后宮為案例,分析台商為何需要台式廟宇,以及台式廟宇具有物質面、儀式面,與管理面三方面的特色。首先從金、香、炮、燭、光明燈、宗教文化創意商品等宗教物質來說明台式廟宇的物質基礎。其次從謁祖進香、繞境、求籤、喝敬水、抄經等儀式來說明台式廟宇的儀式內容。最後從管理特色、佛道不分、宗教屬性的多重認屬、信徒作主管理等特色來說明台式廟宇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