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講或講座
- 社會學研究所
- 地點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802 會議室(人文館南棟 8 樓)
- 演講人姓名
柯志明 (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
- 活動狀態
確定
- 活動網址
報名連結:報名 (另開視窗)
聯絡人:陳怡雯,carol0110@gate.sinica.edu.tw
簡介:
【演講簡介】
不少社會學者視敘事為認識論上不可相容的異類,急切地要將「說故事」自社會學的歷史解釋裡逐出。講者基於敘事性與人類生活經驗的時間性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倡議社會科學的歷史解釋應納入敘事作為更多樣而成熟的選擇。講者以為,社會科學的解釋與敘事的理解非但不應相互排斥,甚且可以相輔相成。社會學的歷史研究裡,敘事究竟可以扮演什麼角色,其與傳統社會科學的解釋又有什麼關連?講者嘗試從認識論與方法論來探究兩者結合的可能性與方式,並以《番頭家》及《熟番與奸民》兩書寫作的經驗作為實作案例,說明建構主體性史觀的跨學科歷史研究法。
【講者簡介】
柯志明,中央研究院院士,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臺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研究旨趣在,透過治理實作的體制分析,建構一個以外來國家權力與在地臺灣社會間之互動作為主軸的歷史解釋架構,為臺灣社會變遷提供一主體性史觀。過去研究的領域包括歷史社會學、發展社會學、工業與勞動關係研究、農民研究,在時間軸上採取逆溯的方式,始於當代農民分類和分化研究以及都市小型製造業生產組織和勞動體制研究,繼而戰後土地改革研究,日治米糖相剋體制研究,終至晚近清治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