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講或講座
- 物理研究所
- 地點
物理所1樓演講廳
- 演講人姓名
羅中泉教授(國立清華大學) & 王道維教授(國立清華大學)
- 活動狀態
確定
- 活動網址
【時間】14:00-15:10
【講員】羅中泉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
【講題】從伽伐尼到霍普菲爾德:兩世紀的計算神經科學旅程如何奠定了現代人工智慧
【摘要】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我們在神經計算的知識上的演進為現代人工智慧奠定了基礎。本演講將從路易吉·伽伐尼(Luigi Galvani)於1780年發現神經傳遞電訊號開始,追溯關鍵的里程碑,包括霍奇金-赫胥黎模型(Hodgkin-Huxley model)- 艾倫·霍奇金(Alan Hodgkin)和安德魯·赫胥黎(Andrew Huxley)因此獲得了196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該模型數學地描述了神經元如何產生和傳播動作電位。
接下來,我們將探討從單一神經元到神經網路的理論科學演進,除了介紹幾個重要的理論與模型,重點將放在介紹由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提出的霍普菲爾德網路。霍普菲爾德與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共同獲得了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本次演講將帶大家瀏覽這段非凡的科學旅程,介紹那些導致現代人工智慧的關鍵發展,並向今年諾貝爾獎所表彰的先驅者致敬。
接下來,我們將探討從單一神經元到神經網路的理論科學演進,除了介紹幾個重要的理論與模型,重點將放在介紹由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提出的霍普菲爾德網路。霍普菲爾德與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共同獲得了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本次演講將帶大家瀏覽這段非凡的科學旅程,介紹那些導致現代人工智慧的關鍵發展,並向今年諾貝爾獎所表彰的先驅者致敬。
【時間】15:30-16:40
【講員】王道維教授(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
【講題】當人造虛擬進入物理真實
【摘要】2024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AI教父Geoffrey Hinton,引發了許多爭議。Hinton雖非物理學家,但他所推動的類神經網路技術在各領域大放異彩,使原本屬於資工演算法的機器學習,意外被視為物理研究的成果而得獎。此次我將先簡要回顧Hinton的求學和研究歷程,以基礎的物理概念來說明類神經網路的本質,並解釋後來如何演化成為當今人工智慧領域最成功的演算法---深度學習。在簡介幾個應用於物理研究的例子後,我也將說明AI的應用與其潛在的問題如何對人文社會領域帶來重大的影響。這是為何Hinton於2023年選擇離開Google、對自己發明深度學習表達後悔,反而積極呼籲暫緩當前的AI發展,免得危及人類自身。面對AI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具跨領域且顛覆性的技術,這次的諾貝爾物理獎在科學史上顯然具有典範性的獨特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