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 南部院區

    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電子地圖(Google Maps)

     

    發展目標
      本院為全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研究領域涵蓋數理科學、生命科學與人文及社會科學三大學組,主要任務為提升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以及培養高級學術人才,以基礎學術創新發展為主,進一步推動國家實驗室及政策建議之任務。
      為將本院尖端的基礎研究能量(含人才與資源)向外普及擴散與推廣,並帶動區域學術發展,串起臺灣整體的前瞻研究,自2012年起以臺南高鐵特定區為基地,開始籌劃「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前後歷時7年,於2018年5月11日舉行動土典禮,並於2020年9月21日完成第一階段興建工程竣工。
      本院南部院區將延續本院北部院區既有研究資源與能量,結合在地人才與南部特有之環境、產業及文化等資源,及應全球氣候變遷、社會經濟動向與學術發展的新趨勢,優先推動農業生技、量子科技、淨零永續、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協助南部發展特色領域硏究,期許能為臺灣農業及環境與文化等研究領域注入創新思維,並善用地利之便,廣泛延攬國內外人才,帶動南部地區學術單位研發能力及人才培養,進而提升產業之後續開發,形成群聚效應,並將科技逐步落實於產業中,並提升南臺灣高科技產業,以達成帶動地方學術發展及產業研發升級之目的。


    南部院區特色 

    • 院區環境與景觀規劃
        南部院區整體規劃設計係以營造國際大學城、生物多樣性環境、符合綠建築及智慧建築等永續發展為主軸,以初期建設的「農業生物科技」的特質與精神為底蘊,引導佈局院區的空間發展與環境特色。各期建築環繞中央池區興建,院區量體外高內低。
    • 基地環境設施規劃
    1. 以低衝擊開發及海綿城市概念規劃院區水資源系統。
    2. 雨洪管理:設置多處暴洪暫留區,藉由基地內層層的滲透、淨化與滯留機制,達到基地保水與暴雨減洪目的。
    3. 水資源再利用:臺南夏日蒸發量大於雨量,中央池區藉由浮島、水生植栽及開展型大樹提供遮陰以減少蒸發量。浮島及水生植栽具淨化水質,及提供水中生物棲地之功能。
    • 營造知識與環境對話的院區    
        將開放空間集中設置,配合滯洪池、中央綠地景觀,打造宏觀、大器的研究院區,展現院區應有磅礡氣勢;基地四周亦搭配優質的行人步行環境,營造優良的研究環境及舒適的交流空間。  
    • 營造生物多樣性環境
        體現南部院區高度重視生活環境營造,於基地規劃滯洪功能之景觀水池,可順勢導入夏季涼爽的西南季風,透過水體降溫,達到基地內微氣侯調節之良好環境,更可提高生物多樣性及基地保水機能。

     南部院區3D模擬動畫

    位置簡介

    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南部生物技術中心 南部生物技術中心為第一個進駐的研究團隊,發展方向為農業 基因體研究、功能性小分子研究及轉譯農學應用。我們設置了基因 轉殖溫室、質譜設施、生物資訊平臺和植物自動化表型檢測系統等 高端設備,利用功能基因體學、代謝體學、信號傳遞研究及生物資 訊分析平臺等技術,研究臺灣重要農作物(如水稻、蘭花、番茄、大 豆、香蕉和花椰菜)抵抗環境逆境與防禦病蟲害的機制,發展作物精 準育種與作物改良。功能性生物小分子研究方面,通過鑑定作物的 化學型並探討其生合成代謝路徑,提升作物經濟價值和應對逆境能 力,配合深度學習和影像分析,提高作物表型準確性,參與多項大 型計畫,如關鍵突破計畫、農業生質碳匯及綠能技術發展計畫、永續農學計畫等,促進臺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升級。

     








     


    南部育成中心

         南部育成中心主要任務為提供場所、設施及相關服務,促使本 院農業生技、基因體相關領域之研發成果能協助業者開發新技術、 新產品,或進行先期研發,提升創業契機,孕育新事業發展。培育 重點為發展農業生技領域之研究成果及技術平臺,與南部學研單位 合作進行技術開發及培育產業人才。招商對象為1)國內外廠商,2) 具研發能力及新創技術之個人,3)院內外之學研單位,進駐辦法請參閱網站說明。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

    中央研究院關鍵議題研究中心

    成立宗旨

            中央研究院為協助國家社會因應重大挑戰,以具世界級競爭力之研發成果,提出關鍵問題解方,於2024年1月成立關鍵議題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Critical Issues, RCCI)。以下簡稱關鍵中心。

    關鍵議題研究計畫

           關鍵中心強調以團隊型的專題中心與研究計畫,執行符合國家政策或對社會具重大影響的前瞻性研究,以運用科研成果協助解決國家社會之關鍵議題為目標。本院目前選定「淨零科技」與「量子科技」兩個領域的專題中心與研究計畫加入關鍵中心。

            在淨零科技方面,現有「海洋能專題中心」、「次世代太陽能電池研究計畫」與「去碳燃氫研究計畫」進駐。「海洋能專題中心」著重於黑潮海流發電、海藻固碳等項目。目前已完成二次黑潮船測,選定發電機錨定位址,並且開始建造100 kW洋流發電機。海藻固碳方面,已經擇定合適的藻種,並且開發新養殖技術,將要在臺灣東部合適海域進行更大規模的固碳能力實驗。另外,國科會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也啟動「台灣海洋觀測系統」核心設施計畫,由關鍵中心與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共同執行。總目標是提升國內海洋研究能量並擴大國科會與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等機構的實質合作。「次世代太陽能電池研究計畫」以大面積、高效能的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為主要研發方向,除了要將效率提升至接近30%外,也將會投入自動化製程研發。「去碳燃氫研究計畫」是以甲烷裂解技術,將天然氣裂解成氫氣和固態碳黑。氫氣可以適當的比例混入天然氣發電機,降低發電排碳的比例。同時產生之固態碳黑,也是很重要的工業原料,可應用於輪胎、塑膠、鋰電池電極、建材等多種用途。

    在量子科技方面,現有「量子電腦專題中心」與「量子光電研究計畫」進駐,設立無塵室與測試實驗室。「量子電腦專題中心」將發展通用量子電腦的原型機,將晶片製造流程標準化、進行初步的量子運算,並研發相關次系統,包括高速數位控制電路以及Cryo-CMOS元件等。「量子光電研究計畫」的研究主題則包括開發高效率、高亮度、具光子不可分辨性的單光子發射器,以及高靈敏度、快速反應的超導奈米線單光子偵測器等。這些研發與未來的量子科技產業息息相關。

    關鍵中心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建置與上述研究計畫相關的核心設施,例如超導量子電腦製程與量測設施、量子光電元件製程與分析設施、太陽能電池薄膜特性分析與元件效率量測設施等等。這些設施都將開放全國研究人員申請使用,並且有專任的研究技術人員負責營運與技術支援。

    除了以上兩個領域的研發,關鍵中心也正在規劃人文領域的研究計畫,引進最新資訊科技以加速我國在人文領域的研究進展。期望關鍵中心能夠在不同領域,真正提出可行的問題解決方案,為我國的科學研究與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人文社會研究基地

    人文社會研究基地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發展,是南部院區的重要任務之一,目前 已建置「人文社會研究基地」,基地中也設有「數位圖書檔案室」 ,將中研院豐沛的數位圖書檔案資源與南部讀者共享。目前已有計 畫團隊進駐,分別研究南臺灣的社會轉型與臺商的貿易網絡。人文 社曾研究團隊的進駐,亦將深化與在地學術社群、文史工作者的合 作。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研究團隊進駐,與中南部學者共同推展具有南方特色,以及重大歷史、文化與社會意義的研究課題。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