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填補生物資料空缺,為保育及永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發布時間: 2025-01-07

隨著全球對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視,資料的完整性與可用性成為科學研究和保育策略制定的關鍵。為解決生物多樣性資料分散、不完整與格式不一致的挑戰,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TBIA)透過跨單位的合作,致力於資料的開放與整合。

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TaiBIF)團隊,攜手TBIA各成員單位,致力推動資料的開放與整合,共建生物多樣性資訊的基石。

完整生物資料一站查詢
在TaiBIF團隊的努力下,TBIA於2023年底推出了「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各聯盟單位攜手克服資料整合上的挑戰,讓使用者透過單一介面即可查詢並獲取來自聯盟成員超過2300萬筆的物種分布資料,為科學研究與保育應用提供強大支援。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 https://tbiadata.tw/

2025年,協作啟新篇!
然而,資料共享只是第一步,如何進一步提升生物多樣性資訊的完整性,成為發揮資料應用價值的重要任務。2025年,TBIA 將攜手各聯盟成員展開資料空缺填補計畫,由各夥伴單位根據各自的專長設定目標、擬定計劃,利用一年的時間攜手合作填補以下三類關鍵的空缺:
●物種空缺:填補尚無紀錄或資料不足的物種資訊。
●地點空缺:聚焦於生物多樣性資料稀缺的特定區域。
●時間空缺:補充某些時期內缺乏的資料。

跨部會協力:資料補全計畫亮點
多個政府機構及研究單位將聯合展開行動:
●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TaiBIF
培育生物多樣性資料管理專業人力、開發資料清理與標準化工具,並優先針對資訊缺乏的生物類群及新興的資料類型,透過合作協助研究人員進行資料開放。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啟動臺灣首次鳥類地圖計畫 (Taiwan Bird Atlas),利用觀察與錄音設備記錄鳥類分布與繁殖情況,並邀請鳥類愛好者共同參與。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結合海洋保育署與「森川里海」專家學者,透過西部區域里山生態資料的填補,推動海洋與陸域生態的跨界融合。
●經濟部水利署
為掌握河川情勢,水利署持續推動生態固定樣站調查及生態專案調查,兼顧為填補資料空缺盡一份心力。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支持大專院校開展生態調查,協助資料開放,並針對生態檢核資料進行整理,計劃規劃未來調查區域,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育研究。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整理標本館資料庫中缺少地理座標資訊的標本紀錄,進行參考座標點位補充並上傳,有助於補充臺灣生物多樣性資料於空間及時間面向空缺。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執行各類物種調查計畫,充實海洋生物資料庫,並透過補助民間團體等邀請大家共同守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資料補全:奠定研究與永續的基石」
資料的缺失不僅影響科學研究的精準性,也限制了保育行動的推展。透過此次計畫,各單位將結合資源與專業能力,進行分區盤點與調查,協助完善資料分布,期待透過聯盟成員一年的共同努力與累積,為研究、保育及永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讓臺灣的生物多樣性資料更加完整!

民間如何共同響應?
●企業:歡迎加入聯盟或提供企業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可連繫TaiBIF IPT團隊)
●大眾:可使用iNaturalist或iOcean 提供生物資料,或加入公民科學計畫,這些資料也都會一起進入TBIA生物資料庫

如有其他問題,歡迎來信與我們聯繫:tbianoti@gmail.com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