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南院特刊-02 】 以研究協助國家社會面對重大挑戰—專訪李超煌主任談「關鍵議題研究中心」

發布時間: 2024-05-22

中央研究院在臺北發展已有近70年。歷來,各個研究所、研究中心持續在不同學科領域深根研究。近年,社會環境不斷演進,學術研究也需要新的思維。廖俊智院長秉持開創精神,積極回應時代需求,強調突破領域框架,以議題推動的做法,落實在臺南沙崙的南部院區規劃中。今年,中研院第33個研究單位——「關鍵議題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關鍵中心)在南部院區啟動,鎖定量子科技、淨零碳排、海洋等重要議題。

戰略抵定,尚需戰術落實。本次《中研院訊》進一步採訪學術諮詢總會的李超煌副執行秘書兼關鍵中心主任,和大家一起了解,關鍵中心如何從既有制度中誕生,成為以議題為本推動研究的全新單位。


「提供跨域合作的平台,就是關鍵中心在做的事。」李超煌主任解釋,關鍵中心的根本精神,來自於廖俊智院長有感於中研院應該善盡社會關鍵責任。目前我們國家、社會面臨的許多問題,都是需要跨學科、跨領域合作,並且垂直整合研究與應用,以任務推動,才能具體突破。以量子科技為例,世界先進國家正積極投入,但相關研究所費不貲,成果與應用也非短期可見,因此,臺灣少有單位具足夠人力、學術資源及經費啟動相關研究。所以,中研院近年已不斷聚集院內外不同領域的人才與資源,投入量子議題,並逐漸取得成果。

像這樣的議題還有淨零、生成式人工智慧,也會陸續出現,這時,就需要一個單位來整合運作,關鍵中心應運而生。這裡將突破既有研究單位的框架,以「關鍵議題」為任務導向,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到實際應用,進行「垂直整合」的「團隊型」研究。

關鍵中心和現有的研究中心有何不同?

李超煌說,關鍵中心和現有研究單位在組織架構上就有差異。現有研究中心的組織架構,是底下設有多個專題中心,每個專題中心裡有獨立的研究人員,因此,個別研究人員其實仍然從事自己選定的研究主題。

而在關鍵中心,整體將會以「任務導向型」團隊計畫為主。一個專題中心可容納不只一個計畫團隊,一個團隊中可能有很多位研究人員一起合作朝向任務目標進行研發,強調的是團隊整合的重要性。

在專案推動上,關鍵中心內的每項計畫,都有其「推動辦公室」負責掌握進程。推動辦公室成員由學諮總會邀請各領域專家組成,因應不同計畫的特性,會有不同的成員。為了有效推動計畫的運作,辦公室會請研究團隊提出階段性里程碑,定期對計畫研發進度與成果潛在影響力進行評估,也會提出建議動態修正里程碑。

研究人員在新的制度下,也會有不同獎勵機制嗎?李超煌表示肯定,他說,為了鼓勵研究團隊在時程內達成績效,推動辦公室經審議後可向中研院推薦個人和團隊獎金以及主持人的榮譽講座等。有需要時,推動辦公室也會協助研究團隊與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產業界進行溝通合作,以加速促成研發成果的落實運用。

提到最被關心的「計畫經費來源」,李超煌解釋,原則上關鍵中心不會編列公務預算提供計畫團隊研究經費,而是由計畫團隊向政府相關部會或本院政策額度計畫、關鍵突破計畫及其他任務型計畫等爭取資源及經費。換句話說,進駐團隊是自己帶著經費來關鍵中心做研究。

我們建造一個適合的場域,提供有能力的專家們發揮所長,解決問題。如果能組成幾個第一流的團隊,這些團隊本身即是關鍵中心最重要的「資產」,也能吸引更多人才聚集。「優秀的研發人才,一定會希望與最強的團隊共同努力。」李超煌這樣期待。

計畫開始:「關鍵議題」如何挑選?

「關鍵議題研究計畫」及其計畫團隊又是如何篩選的?李超煌解釋,主要考慮以下5個特點:
(1)研究主題為科學或社會面臨的關鍵問題;
(2)可從基礎研究做起,整合不同階段的成果來解決此問題;
(3)已有解決問題的初步構想,且每年有階段性里程碑可檢視;
(4)需要團隊合作;
(5)適合上述推動辦公室的機制。

研究若不完全符合上述特點,就會在本院其他32個研究單位,以原有的機制運作。

目前已規劃納入關鍵中心的有「海洋能專題中心」及「次世代太陽能電池研究計畫」;量子科技領域則有「量子電腦專題中心」及「量子光電研究計畫」。關鍵中心也將打造相關研究計畫的研究設施及無塵室。

還有哪些研究有潛力入列呢?李超煌指出,目前正在評估與有國科會合作建置海洋藍碳、海底地質與生態監測核心參數實驗室;人文社科方面,則希望能夠引入臺灣未來社會的相關研究,例如:永續能源創新的社會影響與風險評估、生成式人工智慧對社會的影響及因應之道等。

李超煌進一步說明,以往本院的研究人員可能在發表一篇論文,驗證某個假說或理論之後,就轉往思考如何發表下一篇論文了;若要再發展成可應用的技術,就需要有其他研發單位或公司接棒;或者即使技術成功被研發,也可能因為利潤等因素,未能成為好的「產品」被使用。以量子電腦為例,中研院已有研究量能,未來轉換或嫁接實際應用,還需要加上懂得專利技術、設備製程或具備科技管理經驗等各方面的專才,進行垂直整合。

計畫結束:「關鍵議題」如何退場?

專案任務有始有終,這些計畫,怎麼樣算「完成」、又將如何退場?李超煌解釋,現有計畫皆非短短幾年可完成,但隨著該研究或技術開發的成熟,研發成果便能轉移到產業界或由其他研發機構接手;或者某項議題出現其他解法,國家政策的推動力道減緩,經費縮減,計畫就會逐漸自然退場;又或者,當研發的策略或執行內容已不符合前述關鍵議題的特點,就可移至本院其他研究單位繼續進行。也因為中心內沒有專任的研究人員,院內外研究人員均以合聘方式加入;在計畫完成或退場以後,研究人員即回到原任職單位。

計劃更迭,已經投資、建置的設備又該何去何從呢?李超煌以量子電腦專題中心為例,此研究專題包含超導物理、微波通訊、半導體製程等多種領域的研究,與臺灣重要產業息息相關。因此,未來如果計畫完成或者不在關鍵中心執行後,關鍵中心會將這些設備改建成核心設施,開放其他學研機構與產業界使用,活化臺灣南部研發量能。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中研院的「大型實驗室」!

廖院長對關鍵中心的期許,就是將打造為中研院的大型「實驗室」。除了不同關鍵議題的研究,未來本院有任何新的想法與創舉,包含全新的組織架構或行政流程,都可以在此中心先試行運作,例如:無紙化行政、行動辦公室等。

南部院區成形、關鍵中心啟動,中研院有了一個測試各種創新想法的場域。從訪談當中,已經可以感受到一股全新能量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