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生化所研究團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揭開致病性表皮葡萄球菌之抗藥機制

發布時間: 2010-04-28

目前全球醫療機構皆鎖定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與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為院內感染之首號菌種,而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其抗藥性也不斷增強,成為臨床醫療的棘手問題。本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副院長王惠鈞院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日前利用結構生物學相關技術,成功揭開致病性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藥機制。這項微生物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於4月27日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共有32類與8種次類。人或動物感染後會導致皮膚感染、肺炎、食物中毒與敗血症。其中,寄宿於人類皮膚上的表皮葡萄球菌,日常對健康並無影響,但對於免疫力低的病人,卻會造成嚴重感染,甚至致命。多年來,科學家們莫不想盡辦法,多方實驗,想解開葡萄球菌啟動抗藥性的謎題。

此次,王惠鈞副院長研究團隊首次解析影響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之操縱TcaR之立體結構,並透過不同的抗生素與TcaR之複合結構分析,瞭解表皮葡萄球菌如何應用抗生素催化相關抗藥機制。研究發現,在一般狀態下,TcaR會與特定DNA序列交互作用,藉此抑制生物膜之合成,然而,一旦抗生素侵入細菌體內並與TcaR結合,會使得TcaR之結構發生變化,進而促成生物膜合成之功能,並啟動抗藥性。

王惠鈞副院長表示:「我們的研究已明確將此操縱子之抗生素結合位置確實定位,設計出針對降低抗藥性的藥物更是指日可待。以結構學的角度長遠來看,此亦提供在未來抗生素之藥物設計相當重要的工具」。

此次研究經費係由本院贊助,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則提供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之蛋白質晶體學設施。參與研究者包括: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張育銘、陳可玫、碩士生葉耀仁,以及本院生物化學研究所鄭文義博士、柯子平博士。

論文標題為:「Structural Study of TcaR and its Complexes with Multiple Antibiotics from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創立於1914年,專門介紹全球最尖端的科學理論與生化新知,文章甚頻繁為各學術界引用。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張育銘,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

    stanley039@yahoo.com.tw (Tel) 886-2-2785-5696 #5011

  • 葉方珣,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公關室

    hongsum@gate.sinica.edu.tw (Tel)886-2-2789-8824 (Fax)886-2-2782-1551 (M)0922-036-691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