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臺灣基因體研究團隊打造IL-17RB 抗體 證實可延緩胰臟癌轉移

發布時間: 2015-03-10

本院與臺大醫院組成的基因體研究團隊,日前成功地打造抗胰臟癌細胞表面的IL-17RB抗體,並證實此抗體可減緩胰臟癌細胞之轉移。由於胰臟癌發現時通常已是末期,且擴散至淋巴結、肺臟及肝臟,導致醫生束手無策,存活率極低。這項由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暨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文華院士所領導完成的創新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發展胰臟癌新藥或治療策略。創刊將近120年的國際指標專業期刊《醫學實驗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5年3月3日於網站優先刊登此論文。

這是李院士繼其乳癌受體分子IL-17RB研究後的另一重大發現。先前李院士已經證實乳癌細胞表面會大量表現受體分子IL-17RB,以及利用基因剔除技術可抑制受體表現,有效減緩癌細胞的生長和降低轉移能力,不過詳細的機制仍有待解謎。經過多年的鑽研,此次李院士研究團隊赫然發現,受體分子IL-17RB在胰臟癌的表現更為突出,並且受體IL-17RB及其配體IL-17B的結合,正是胰臟癌細胞移轉的關鍵機制。

研究團隊解釋,受體 (receptor) 是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配體 (ligand) 則為受體結合的專一性的物質。配體在細胞內生成,然後送出細胞,經由血液或淋巴液,找到其它細胞表面與它相對應的受體,然後與之結合並產生作用,腫瘤細胞乃而生長、惡化或轉移。在這個過程中,配體負有類似傳遞訊息的任務。

此次研究團隊與臺大醫院外科部田郁文醫師、病理部鄭永銘醫師合作檢視111個胰臟癌病人的檢體,證實胰臟癌細胞表面會大量表現受體分子IL-17RB;同時,受體分子IL-17RB的多寡和患者病情惡化的轉移程度,呈現顯著正相關。以及,配體IL-17B和細胞膜上的受體IL-17RB一旦結合,經過癌細胞內的一連串反應,癌細胞即得以活化與加速轉移。相對地,若以基因剔除法讓IL-17RB不再顯現,癌細胞便安靜下來,有效地減緩其擴散。

獲此結論後,為研發出專一攻擊高度表現IL-17RB的抗體供治療使用,研究團隊進一步與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專門研究膜蛋白的馬徹副研究員合作。他們將人類胰臟癌細胞的IL-17RB蛋白打入小鼠體內,使其產生免疫反應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抗體,再成功地將抗體分離出來,且在實驗室內持續複製該抗體。最後,他們再將抗體用於先前長出腫瘤的異種移植實驗鼠,結果證實不但腫瘤成長速度趨緩,癌細胞的轉移亦大幅降低。施以抗體的實驗鼠壽命延長了一倍。

這個研究成果,令研究團隊大為振奮。論文第一作者吳恒祥博士表示,由於受體IL-17RB在正常人體細胞的扮演的角色極微,意涵著朝此方向研發出來的新藥,其副作用可能相對較低,這是值得投入與期待的方向。

李文華院士表示,胰臟癌細胞有著比其他腫瘤細胞更高的移動力和不穩定性,這次能夠找到胰臟癌細胞的擴散機制,並成功研發出抗體,這是整體研究團隊全力合作的珍貴成果。抗體已經申請專利。李院士擅長由基因調控的方向對治癌症,他也是全球首位學者發現RB基因可抑制人類的腫瘤。他所研發的另一款乳癌新藥,近日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李文華院士,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暨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whlee@mail.cmu.edu.tw (Tel)+886-4-22053366分機1000

  • 黃復君,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0,pearlhuang@gate.sinica.edu.tw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 吳嵩山,中國醫藥大學公共事務處新聞總監

    wu67176@mail.cmu.edu.tw (Tel) +886-4-2207-0165 (M) 0933-566-866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