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創新微脂體聯合療法 大幅改善腸癌藥物療效

發布時間: 2015-06-05

本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吳漢忠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日前成功鑑定出至少三個標靶胜肽,能夠專一性地與腸癌細胞高度結合,大幅改善抗癌藥物傳輸系統的效率,而據以研發出來的標靶微脂體聯合療法,經實驗小鼠證實可明顯抑制癌細胞且無副作用。這項重大的研發成果於2015年6月3日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吳漢忠研究員領導的團隊成員包括:本院與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合辦學程博士生吳建勳、研究助理郭怡慧以及臺灣大學附設醫院腫瘤科洪瑞隆醫師。研究團隊表示,腸癌是國人常見且致死率極高的癌症,傳統化療對於腸癌病患的治療效果有限,主要是因為化療藥物無法有效地運送至腫瘤組織且易產生抗藥性,因此必須發展專一性的標靶藥物傳輸系統,將抗癌藥物更有效率的運送到腫瘤的所在位置。

此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吳建勳首先運用噬菌體顯現法 (phage display),成功地鑑定出能與腸癌專一性結合之標靶胜肽,發現其中至少有三個標靶胜肽對於腸癌具有高度的結合能力,並且證實此標靶胜肽具有與多種腸癌症細胞株以及腸癌病患的腫瘤檢體結合的能力。

研究團隊進一步以微脂體(一種具有靶向給藥功能的新型藥物製劑)攜帶二種不同作用機制的抗癌藥物,製備成具有標靶能力的微脂體藥物,成功研發出標靶微脂體聯合療法。研究結果顯示具有標靶能力的微脂體藥物能夠專一且高劑量的累積於腫瘤組織,大大提升抑制腫瘤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癌症,讓腫瘤完全消失並且不會引起副作用,觀察150天後仍無復發情形。

團隊主持人吳漢忠研究員表示,小分子藥物的優點為具備較佳的腫瘤組織穿透能力,但不具腫瘤辨識能力,且半衰期極短。蛋白質藥物的優點為具有腫瘤標靶專一性,但是分子量較大,對腫瘤組織穿透能力不佳。此次,研究團隊運用極為創新的系統與策略,結合兩者優點,改善其缺點,發展成標靶藥物傳輸系統,明顯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並減低藥物的副作用,適時地克服癌症治療的困境,使癌症治療的策略有突破性發展。

洪瑞隆醫師則表示,儘管抗癌藥物不斷的問世,但對於癌症治療效果以及病人壽命的延長始終有限,研究團隊巧妙的運用噬菌體顯現法的技術,結合微脂體組合成新一代標靶抗癌藥物傳輸系統,以這些完美的組合為策略,克服藥物難以進入腫瘤組織的困境。這些研究成果未來對於癌症的診斷與治療,將會有很大的貢獻。

除了這項腸癌標靶藥物傳輸系統之外,吳漢忠研究員之實驗室目前也已經成功研發肺癌、肝癌及乳癌等標靶藥物的傳輸系統。未來這些標靶藥物傳輸系統若能應用於癌症治療及早期診斷,將可提升癌症治療效果並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吳漢忠博士,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hcw0928@gate.sinica.edu.tw (Tel) +886-2-2789-9558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 黃復君,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0,pearlhuang@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