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2025/7/2 下午 02:36:04
:::
  • poster1130124
  • 演講或講座
  • 歷史語言研究所
  • 地點

    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會議室

  • 演講人姓名

    白嵐史(JSPS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Waseda University)

  • 活動狀態

    確定

  • 活動網址
「大定之分,甲天下焉」:從遼代中京地區出土石刻文獻觀察遼代中期的社會轉折

2024-01-24 15:00 - 17:00

加入行事曆

史語所專題演講

與談人:許雅惠博士(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主 辦: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

備註:
一、此為中文演講,自由入座,無需報名。
二、有發燒或呼吸道等症狀,建議配戴口罩與會。
聯絡人:羅小姐,(02) 2782-9555分機351

      在11世紀初,隨著澶淵之盟的簽署,遼代中京城市建立。毫無疑問,這兩項關鍵的政治事件可視為遼代前期和中晚期之間的宏觀分水嶺。然而,從微觀的角度來看,澶淵之盟和中京築城前後顯示了遼代社會內部持續變化的痕跡。這種社會變化主要體現為三個長期演變卻尚未完成的趨勢:其一,節度使和頭下州縣制度等個人權利向方州中央化王權的轉變;其二,中原政權官僚制度的完備和強化;其三,部曲等賤民轉變為良民的身份制度改革。
      由於傳世資料的不足,遼代史學必須參考石刻文獻。然而,石刻文研究不僅僅在彌補傳世文獻不足方面發揮作用,反而能成為提出前所未有的研究課題的啟發點。對中京地區數百年來出土的石刻文獻進行多維度性(包括考古發現的環境、地理位置、書法、刻石、裝飾、石材等方面)的分析便可以揭示當時社會文化的各個層面。特別是在共有的城市與地方空間情況下,契丹貴族與從各地遷移而來的“漢人”之間的關係和身份邊界如何體現。本文宏觀和微觀的交錯中展現了遼中京社會的寫照,以及遼中京在遼代社會變遷的作用。
      白嵐史,在早稻田大學任日本學術振興會博士後。2020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歷史系博士畢業。他發表過有關遼代石刻文獻、城市社會、行國政治等課題的論文。目前正在撰寫一本關於遼代國家制度與契丹貴族政權之間的關係的學術著作,計劃於阿姆斯特丹大學出版社出版。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