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南部院區

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電子地圖(Google Maps)

南部院區,共2張

發展目標           
  本院為全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研究領域涵蓋數理科學、生命科學與人文及社會科學三大學組,主要任務為提升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以及培養高級學術人才,以基礎學術創新發展為主,進一步推動國家實驗室及政策建議之任務。                            
  為將本院尖端的基礎研究能量(含人才與資源)向外普及擴散與推廣,並帶動區域學術發展,串起臺灣整體的前瞻研究,自2012年起以臺南高鐵特定區為基地,開始籌劃「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前後歷時7年,於2018年5月11日舉行動土典禮,並於2020年9月21日完成第一階段興建工程竣工。                      
  本院南部院區將延續本院北部院區既有研究資源與能量,結合在地人才與南部特有之環境、產業及文化等資源,及應全球氣候變遷、社會經濟動向與學術發展的新趨勢,優先推動農業生技、量子科技、淨零永續、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協助南部發展特色領域硏究,期許能為臺灣農業及環境與文化等研究領域注入創新思維,並善用地利之便,廣泛延攬國內外人才,帶動南部地區學術單位研發能力及人才培養,進而提升產業之後續開發,形成群聚效應,並將科技逐步落實於產業中,並提升南臺灣高科技產業,以達成帶動地方學術發展及產業研發升級之目的。


南部院區特色 

  • 院區環境與景觀規劃     
      南部院區整體規劃設計係以營造國際大學城、生物多樣性環境、符合綠建築及智慧建築等永續發展為主軸,以初期建設的「農業生物科技」的特質與精神為底蘊,引導佈局院區的空間發展與環境特色。各期建築環繞中央池區興建,院區量體外高內低。      
  • 基地環境設施規劃
  1. 以低衝擊開發及海綿城市概念規劃院區水資源系統。  
  2. 雨洪管理:設置多處暴洪暫留區,藉由基地內層層的滲透、淨化與滯留機制,達到基地保水與暴雨減洪目的。  
  3. 水資源再利用:臺南夏日蒸發量大於雨量,中央池區藉由浮島、水生植栽及開展型大樹提供遮陰以減少蒸發量。浮島及水生植栽具淨化水質,及提供水中生物棲地之功能。 
  • 營造知識與環境對話的院區    
      將開放空間集中設置,配合滯洪池、中央綠地景觀,打造宏觀、大器的研究院區,展現院區應有磅礡氣勢;基地四周亦搭配優質的行人步行環境,營造優良的研究環境及舒適的交流空間。  
  • 營造生物多樣性環境    
      體現南部院區高度重視生活環境營造,於基地規劃滯洪功能之景觀水池,可順勢導入夏季涼爽的西南季風,透過水體降溫,達到基地內微氣侯調節之良好環境,更可提高生物多樣性及基地保水機能。

南部院區3D模擬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