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 榮獲日本第14屆「生態學琵琶湖獎」

發布時間: 2007-05-10

五月初,日本滋賀縣政府公佈,代表日本官方頒給國際生態學研究人員至高榮譽之一的2007「生態學琵琶湖獎」,將頒發給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博士。鄭明修是院內第一位,也是台灣學界中第二位獲得此一殊榮者。

主辦單位日本滋賀縣政府,將在今年七月一日於境內大津市的琵琶湖飯店舉行頒獎典禮。屆時將頒給鄭明修與另一位日本籍得獎者各獎狀一紙與日幣五百萬元的獎金,兩位得獎者並將在典禮中發表演講。

獲獎評語指出,此獎項係肯定鄭博士近30年來長期研究台灣海洋生態,以及近年來積極推動保育台灣海洋生態的付出與貢獻。

從小嗅著海水味道長大的鄭明修博士,對海洋感情深厚。從他的碩、博士論文研究開始迄今,完整紀錄了台灣120種槍蝦的分類與生態。而他的研究方向,也涵蓋了不同面向的本地海洋生態研究,並且時常與國際合作,推廣台灣海洋生態多樣性的國際可見度。

鄭博士發表過的數十篇論文中,以2004年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有關龜山島硫磺怪方蟹食性生態的論文,最受世界矚目。該篇論文證明,台灣龜山島淺海海底熱泉噴口,噴發出的煙柱殺死浮游生物,成為當地千萬隻怪方蟹的覓食對象。這些特殊的怪方蟹,能在超酸環境中覓食生存,舉世罕見。從這個奇特的生態系,將可以激發研究人員的靈感,為台灣的海洋生態研究創造新的舞台。

深耕海洋生態近30年,看遍台灣海岸『今日滄海,明日桑田』式的變遷,鄭明修博士近年積極推動在台灣設置海洋保護區,以挽救瀕臨崩毀的海洋生態資源。他常以馬來西亞和印尼政府劃定海洋保護區成功的例子,強力呼籲政府與民間要保護自家海洋資源這隻金雞母,莫要竭澤而漁。東沙海洋國家公園的籌設、墾丁與綠島當地生態巡守隊的正面經驗,都有他積極奔走的努力在其中。

「只有親近海洋,才能瞭解海洋與我們有多麼密切」鄭明修博士指出,台灣島四面環海,對海洋應該敬重又感恩。「任何物種的消失,對人類都是警訊。」保育一定要從周邊環境做起,一旦污染、破壞形成,再多的科技補救,都已太遲。

【鄭明修博士小檔案】
出生日期:1957年
籍 貫:澎湖縣白沙鄉
經  歷: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1989年服務至今)
  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理事長
  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
學 歷: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
中國文化大學海洋生物系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