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實驗小鼠對人類的重大貢獻 中研院基因突變鼠動物模式核心實驗室開放參觀
發布時間: 2007-10-24
人類有23對染色體、3萬個基因,老鼠則有20對染色體、也近3萬個基因。人類與老鼠的基因圖譜均已完成定序,而且非常相似,利用小老鼠為模式來研究人類疾病,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方法。
由國科會經費支持的「基因突變鼠動物模式核心實驗室」於2002年成立,由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孔祥智博士擔任計畫主持人,用化學藥物ENU來誘發大量、隨機性的老鼠基因突變鼠,並從這些突變鼠中篩選出各種不正常(包括病變)的老鼠。此計畫短期目標在於建立異常或具有疾病的老鼠動物模式,找出目前未知的致病基因;長期目標則是深入了解基因功能與生命的相互關係,研發出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
目前「基因突變鼠動物模式核心實驗室」已建立了包括短尾鼠、肥胖鼠、肝病、發抖鼠、白化症鼠、淡毛鼠、白腳底鼠、乳牛鼠、旋轉鼠、與兔跳鼠等超過八十種不同的動物模式。本核心實驗室已開放團體參觀,透過專員解說以及參觀走廊和玻璃視窗的展視,讓參訪者可以看到一些已建立、具代表性的基因突變鼠,因而了解基因突變小鼠對人類的貢獻。至今已有來自15個機關,17所學校,超過1200位參訪者。於近期已安排的行程包括2007年10月26日的中山女高、12月5日的北一女同學的參訪。歡迎媒體蒞臨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