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2009年胡適院長紀念講座 蒲慕州教授主講古埃及的藝術宗教及日常生活

發布時間: 2009-12-10

古今中外社會文化多元豐富,然而人類亙古以來的思考與關懷卻極為類似:追求舒適的生活、嚮往藝術美、以及恐懼死亡。古埃及正是人類早期文明的最佳樣本,代表一個社會文化在發展歷程中面臨的挑戰,以及所作出的抉擇,導致文明萌芽、成長、茁壯、衰落的曲折過程。

本院2009年「胡適院長紀念講座」將於12月19日(星期六),邀請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蒲慕州教授,以「古埃及的藝術宗教及日常生活」為題目,闡述古埃及文明的當代意義。演講以中文進行,歡迎民眾與媒體蒞臨指教。

1952出生於台灣台中市的蒲慕州教授,自1984年取得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埃及學博士學位後專注於埃及學、中國古代宗教及社會史、比較古代史等研究領域。他曾任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及研究員(1984-2009),並兼任教職於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蒲教授並且有10餘冊中英文專書著作,其中「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化史」與「西洋上古文化─探索與反思」等2書,最能展現蒲教授對古文明深入且獨特的見解。

講    題:古埃及的藝術宗教及日常生活
時    間:98年12月19日(週六)下午2時至4時
地    點:本院學術活動中心2樓第一會議室
       台北市115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主持人:劉翠溶副院長
演講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蒲慕州教授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葉方珣,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公關室

    hongsum@gate.sinica.edu.tw (Tel)886-2-2789-8824 (Fax)886-2-2782-1551 (M)0922-036-691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