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標靶研究現新猷:B型肝炎病毒中核糖核酸的修飾在病毒反轉錄和病毒顆粒產生中扮演關鍵角色
發布時間: 2024-07-11
B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長期肝炎的主要原因,也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本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蔡松智助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HBV包裹的病毒核糖核酸(RNA)上有大量的小分子化學修飾。其中,一種名為胞苷甲基化(m5C)的RNA修飾對於HBV的複製和感染扮演著關鍵角色。研究團隊發現,這種m5C修飾主要存在於病毒RNA中的包裝訊號上。當宿主細胞中的甲基轉移酶(NSUN2)缺乏時,會導致病毒RNA上m5C減少,相應的病毒核心蛋白也會大量減少,阻礙病毒RNA進行反轉錄,藉以生成完整病毒顆粒所需的病毒基因體DNA。
這項研究揭示了RNA修飾在HBV病毒顆粒生成中的必要性,並提出一種可能成為抗病毒治療標靶的新機制。本研究於2024年6月3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本研究的第一作者為生醫所博士後研究學者蘇倍儀博士,並與中國醫藥大學施嘉和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林妙霞助理教授及陳培哲院士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