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研討會〉臺灣、香港、烏克蘭——帝國夾縫、民主挑戰與抵抗韌性

發布時間: 2022-05-18

本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國效應主題研究小組」即將舉辦「臺灣、香港、烏克蘭——帝國夾縫、民主挑戰與抵抗韌性」研討會,相關訊息如下,歡迎線上參與。

時間:2022年5月20日(星期五)13時至17時30分
地點:本院社會學研究所802會議室(本院人文及社會科學館南棟8樓)
線上直播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iosacademiasinica
主辦單位:本院社會學研究所、社團法人經濟民主連合
議程下載:https://reurl.cc/yrrRe6
聯絡人:江旻諺,cis@gate.sinica.edu.tw

活動注意事項:
1.本場次演講現場參與名額已滿,另提供線上臉書同步直播,歡迎線上參與。
2.因應防疫措施與會前兩週內如曾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燒者,請避免參加活動。
3.活動進行時,請全程配戴口罩。(來賓請自備口罩)
4.進入會議室前,請先以酒精消毒手部。

研討會簡介:
數百年來,臺灣的命運一直被帝國之間的權力角逐深刻影響。從抵抗帝國影響力的視角來看,臺灣、香港、烏克蘭面對相似的歷史境遇。2014年,三地皆爆發大規模的佔領運動。2013年11月烏克蘭人民反對政府無視主權危機,背棄入歐承諾,反而選擇親近俄羅斯威權政府,而掀起廣場革命,導致亞努科維奇在2014年2月下台。臺灣的太陽花運動則擱置國民黨政府與中國的服貿協議,國共合作平台中斷,凸顯台灣抵抗民主倒退、爭取獨立自主的公民力量。香港雨傘運動起因於要求特首普選的佔中運動,而在雨傘運動之後掀起本土主義與政治自決運動的潮流,而在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中更凸顯了香港民主運動的抗爭力度。
烏克蘭與香港的抵抗運動尚未贏得穩定的自由民主體制,卻已迎來帝國擴張的入侵與威脅。廣場運動之後,2014年3月俄羅斯兼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2022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丁否定烏克蘭民族的存在,出兵入侵烏克蘭,侵犯其國家主權。2019年,港警強力鎮壓香港反送中運動,中國於2020年制定「港版國安法」,全面壓制香港的民主運動和公民社會追求自決獨立的聲音,並切斷香港公民團體與國際的聯繫。同樣遭受中國威脅的臺灣,被認為是下一個衝突的爆發點。中國政府長期協同軍事、外交、經濟、銳實力操作等手段,意圖兼併臺灣領土,猶如俄羅斯併吞烏克蘭的部署。
臺灣、香港、烏克蘭三個處在帝國夾縫中的弱小民族(社會),除了面對外部威脅,社會內部的政治認同分歧,也形成民主體制運作的挑戰。然而,即便受制於分歧的認同,烏克蘭與香港人民仍展現出堅強的抵抗意志,讓帝國侵略者付出代價。烏克蘭周旋在俄羅斯與歐洲/北約之間,如今遭遇俄羅斯武力入侵;香港在中國主權管轄下血淚爭取民主與自主;處在美中對抗之下的臺灣,香港與烏克蘭經驗帶來哪些啟示?本次研討會將比較臺灣、香港與烏克蘭的歷史經驗,分析三地處於帝國夾縫中的地緣政治處境,以及分別遭遇的民主挑戰,與面對帝國侵略的抵抗韌性。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