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2月20日 中研院COVID-19相關研究記者會

發布時間: 2020-02-21

【本院化學所陳榮傑副研究員7人團隊 2周合成百毫克級瑞德西韋】

國內學研單位分進合擊,本院化學所陳榮傑副研究員的研究團隊於2月6日接獲廖俊智院長指示開始研究,2周即合成百毫克級瑞德西韋。

陳榮傑表示,由於合成原物料缺貨,瑞德西韋的起始物無法在2月6日前取得。因此直接採用自己從零開始合成的方式,研究團隊在經過10多個複雜步驟,日以繼夜趕工,其中還有一些化合物必須透過更精密的再結晶方式純化。終於在2月20日取得經光譜鑑定,純度達97%的瑞德西韋。

陳榮傑說,藥物合成工作艱鉅複雜,他們是僅僅7人的團隊,但每位同仁都具有強烈的使命感,盼對疫情有所貢獻,日以繼夜地投入研究,才能在短短兩週內成功合成瑞德西韋。

廖俊智院長強調,此成果顯示中研院有能力承接藥物合成作業,但希望備而不用,未來因應疫情所需,可透過技術授權在臺灣大量生產,支援國家防疫。


【中研院2月20日分析結果:疾管署委託的一個檢體內具辨識新冠病毒核蛋白的抗體】

為調查三位可能是臺灣首例因 COVID-19 死亡案例之傳染源,衛福部疾管署提供三位RNA病毒檢測陰性之血清檢體,希望中研院能協助瞭解其體內是否有新冠病毒抗體反應。

2月18日中午取得檢體後,中研院第一時間即投入新冠病毒抗體反應偵測,分析結果顯示三個檢體中有一個對 SARS 及新冠病毒核蛋白 (nucleocapsid protein)有抗體反應,對MERS 核蛋白沒有抗體反應; 另外兩個檢體對前述三個病毒的核蛋白均沒有明顯抗體反應。

人體感染冠狀病毒後通常會產生大量針對冠狀病毒核蛋白的抗體。利用西方墨點法,將製備好的抗原利用電泳膠體分析後,經過薄膜轉漬,加入檢體血清進行抗體反應呈色。抗原製備是利用大腸桿菌進行冠狀病毒核蛋白的表達純化,並驗證其可作為病人血清抗體偵測的試劑。

在廖俊智院長帶領下,透過快速病毒基因合成,由本院數個研究團隊接力完成高效能抗原表現和純化。廖院長:「後續病毒檢驗、血清檢測、抗體篩選、藥品研發及疫苗開發,各學研單位也將在共享資源下,繼續為臺灣抗疫、防疫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