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05-08-22
中央研究院採訪通知94年基因醫藥研發成果與技轉發表會94年基因醫藥研發成果與技轉發表會訂於8月25日(星期四)上午9時至下午4時,假本院學術活動中心2樓第1會議室與平面演講廳舉行。將簡介21項研究成果並舉辦壁報展,由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總召集人賴明詔副院長及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院士共同主持,邀請學、研界及生技業者共襄盛舉,屆時歡迎各界媒體蒞臨採訪。該計畫為國科會、衛生署及經濟部所共同推動,自91年開始執行以來,一直聚焦於國內重點疾病之創新研究,並整合國內基因體研究的上中下游資源,以期有效加強國內對於疾病預防與治療等研發,促成基因醫藥開發,使產業技術生根,並提昇科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茲舉其中3項研發成果說明如下:
1.癌轉移基因CRMP-1之發現:由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部楊泮池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具有不同侵襲能力之體外癌轉移細胞模式,以含有9,600基因之微陣列晶片篩選所得,並應用北方雜交與西方墨點方法,鑑定該基因表現程度與肺癌細胞株侵襲能力呈逆相關。CRMP-1基因表現與癌轉移也經由臨床肺癌組織分析,採用即時定量反轉錄PCR方法確認,CRMP-1 mRNA於肺癌組織之低表現顯著地與腫瘤進程 (第III、IV期)、淋巴結轉移、早期術後復發,以及存活率較短有關。該項發現可應用於臨床檢驗試劑、藥物開發與生物技術服務相關產業,如基因分子診斷、抑制癌侵襲或轉移能力之藥物或有效成分開發。
2.奈米生物科技檢驗試劑:由本院原分所張煥正研究員等研究團隊所發明,運用奈米至微米大小的鑽石晶粒具有特殊的蛋白質吸附特性,經由適度調控溶液的理化條件,達到複雜成分的分離效果。該發明可單獨運用於蛋白質樣本的濃縮,大幅簡化傳統經由沈澱來濃縮蛋白質的操作流程。在質譜技術的配合下,亦可做為由體液快速檢測疾病的工具。目前該實驗室正利用此技術從尿液中找尋疾病生物指標分子,並已初步得知該指標分子和疾病有正相關性。
3.肝臟、腸道及胰臟多轉基因螢光斑馬魚模式:由本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吳金洌研究員等發表,利用斑馬魚肝臟、腸道及胰臟胰島素分泌細胞之專一性基因起動子,建立綠色螢光肝臟、紅色螢光腸道及紅色螢光胰臟之多螢光轉基因斑馬魚株。此一創先方式,可進一步研究人類相關疾病及藥物篩選之動物模式。該系統對於人類腸胃道疾病之研究,相關生物技術發展及加速活體藥物篩選而言,均是相當重要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