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06-09-29
“首座由我國所主導研製的活動平台式毫米波望遠鏡: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陣列 (AMiBA)啓用典禮,將於十月三日在夏威夷大島毛納洛峰(Mauna Loa)舉行”由中央研究院及國立台灣大學,共同研發製造的世界第一座活動平台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陣列望遠鏡,將於10月 3日在夏威夷大島毛納洛峰(Mauna Loa)舉行第一期完工典禮。將由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及國立台灣大學李嗣涔校長共同主持。
這座集尖端科技於一身,專用於宇宙學研究的望遠鏡,係由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籌備處與台灣大學物理系及電機系合作完成。提供諮詢並給予協助的國外研究單位包括:澳洲國家天文台、美國卡內基美侖大學、美國國家電波天文台、美國噴射推進實驗室等。國內工業界參與的主要有磁震科技公司、中山科學研究院、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本計畫的主要目的為探討宇宙的起源,目前演化狀態,以及宇宙的初創和早期的組成構造。設計高靈敏度的電波望遠鏡,更精確地偵測來自早期宇宙極為微弱的訊號,是現今宇宙學研究的難題。這座新完成的平台型電波陣列望遠鏡正是解決這個難題的利器。
另一個目標是利用Sunnyaev Zeldovich (SZ)效應來研究宇宙背景輻射中的結構。這個目前已冷卻到3K的微波背景是宇宙誕生大爆炸後留下來的餘波。在多尺度下所發出的輻射場是宇宙創造的一個重要限制,有助我們估計普通物質、輻射、黑暗物質,乃至黑暗能量在宇宙中的相對比例。此外,後來形成的宇宙結構與輻射的交互作用造成SZ效應,可以幫助對宇宙的瞭解。世界上能在高山上建立,使用極短的3mm波長來以高密度取樣、高解析度測得SZ效應的精密觀測儀器為數甚少,AMiBA在許多應用上相當有競爭力。 由於受到氣候及環境因素的限制,臺灣並沒有適合毫米波觀測的台址。新落成的AMiBA望遠鏡因而被選定設置在夏威夷大島海拔約3400公尺的毛納洛峰(Mauna Loa)上,與中央研究院與美國史密松天文台所合作興建,位於大島海拔4080公尺的毛納基峰(Mauna Kea)的次毫米波陣列遙遙相望,兩者同為台灣天文研究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