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新聞稿(彗星微塵分析結果證實中研院學者對太陽系形成的推測)
發布時間: 2007-12-20
彗星是夾著大量灰塵的髒雪球,在45億年前形成於太陽系外部。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星塵號太空船(Stardust)花了七年時間,在Wild-2彗星核附近首次採得了噴出的灰塵(圖一),於今年1月送返地球。初步的研究結果最近發表。最驚人的重要發現是彗星灰塵中有許多物質溫度極高 (?1700˚C),不易在極端寒冷(低於 −200˚C)的太陽系外部就地形成,較可能是先在距太陽系中心比水星還近十倍以上的高溫區域內凝固,然後被強大噴流輸送到太陽系外部。這種太陽系在形成時內外各地曾有過的物質大規模、長距離交流混合的現象(圖二),證實了十年前加州大學的徐遐生(中央研究院院士)及尚賢(目前任職於中研院天文所籌備處)與中央研究院的李太楓院士根據他們的X風理論所作的大膽推測。
標籤:
#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