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生醫所沈志陽研究團隊發表重要論文 進一步揭開基因修復機制

發布時間: 2008-11-24

本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沈志陽博士與副研究員謝小燕博士,以及其論文共同指導周文城博士生等,日前發表重要論文,進一步揭開基因修復(DNA Repair)機制。這篇研究獲得最新「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期刊」(EMBO Journal)刊登,該刊物係分子生物學領域的領導期刊之一。

研究團隊解釋說,人體細胞在面對無時無刻來自內在與外界的傷害時,細胞已然發展出基因自動修復系統,使傷害縮到最小。同時這種自動修復系統,還可以防止基因突變或癌症的發生。

過去這幾年,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一類稱為監測檢查(Checkpoint)的蛋白,能夠監測、並發現基因體的傷害,並促進啟動基因修復系統。目前ATM-Chk2與ATR-Chk1是2大監測檢查系統,2者應付的不同型式的基因傷害。ATM-Chk2監測DNA斷裂;而ATR-Chk1則負責監測DNA上大型的突變結構。這2大類傷害會影響基因體的完整性。

除了這2大類傷害之外,人體還必須面對結構較小的傷害,其數量非常龐大而且很多是來自細胞內部的自然傷害(例如,生物呼吸時會產生的自由基) ,細胞乃發展出稱之為「鹼基切除修復系統」(Base excision repair),專門解決這類傷害,這對維護基因體正常運作非常重要,但是過去科學家並不曉得「鹼基切除修復系統」是否會被特定的監測檢查蛋白啟動。

論文第一作者周文城表示,這篇研究主要成果是發現是擔任監測DNA斷裂的ATM-Chk2竟然也扮演「鹼基切除修復系統」的監測檢查蛋白角色。研究指出,當細胞遇到小型突變結構傷害時,ATM-Chk2會被啟動,然後與「鹼基切除修復系統」的成員之一XRCC1產生作用。被活化的XRCC1會聚齊「鹼基切除修復系統」所有成員,一起前往突變位置,快速修復基因體。

研究團隊以不同類型的XRCC1進行實驗,結果顯示:若細胞帶有缺損的XRCC1,修復功能降低很多,並且也會使細胞對小型的突變格外的敏感,造成低劑量的突變,引起細胞死亡。

這篇論文除了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研究成果之外,更具有臨床意義。由於異常的ATM-Chk2是重要的乳癌基因,所以,當婦女同時帶有異常的ATM-Chk2與XRCC1時,其罹患乳癌危險性會比只帶有ATM-Chk2變異基因型高出許多。而ATM-Chk2正是目前研發抗癌藥物的重要標靶,此論文成果將提供癌症藥物研發關鍵訊息。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沈志陽教授,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Tel)886-2-2652-3043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