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生醫所潘文涵發表創新論文 找到漢人病態肥胖2個主要基因之新位點

發布時間: 2009-08-21

本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潘文涵所領導的一組研究團隊2009年8月,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發表一篇有關肥胖基因研究之論文,證實台灣漢人的病態肥胖與2個基因高度相關,並報導了在這兩個基因上預測病態肥胖的三個「單一核酸多型性」新位點。這兩個基因分別是ESR1和PPARγ。「單一核酸多型性」是指在基因上單一鹼基發生的常見突變。一個人若僅有一個位點帶了變異,其成為病態肥胖的風險增加約30-40%;若兩個位點帶變異其風險為未帶任何變異的兩倍;若三個位點均帶變異,其危險性超過了5倍以上。這個團隊主要成員還包括了桃園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李威傑醫師以及長榮大學保健營養學系陳信宏助理教授。 

截至目前為止,約有18個基因與人類肥胖的關係在科學文獻中出現五次以上,另外14個基因曾與亞洲人種的肥胖有關。本篇論文的研究目標,即在檢視這32個潛在肥胖基因上的常見變異位點,是否與台灣漢人的嚴重肥胖有關。 研究團隊以兩階段相關性研究設計,比對304名敏盛醫院的嚴重肥胖病患(身體質量指數≧39 kg/m2),以及304名正常對照組(身體質量指數≦24 kg/m2)的基因型。接著再以額外的220名嚴重肥胖病患(身體質量指數≧35 kg/m2),以及338名正常對照組(身體質量指數≦24 kg/m2)重複驗證一次。這些對照組皆依據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及居住地與病人配對。最後以514名嚴重肥胖病例及606名正常對照進行統合分析。 潘文涵研究員指出,「這個研究找到漢人病態肥胖的重要貢獻基因,其結果可應用於台灣漢人罹患嚴重肥胖病症的風險評估、及肥胖防治上」。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潘文涵教授,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O)886-2-2652-3042,(Lab)886-2-2789-9121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