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0-05-13
早在距今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貝類就已經出現在地球。已出土的成千上萬貝塚或貝類遺址也充分證實貝類始終是人類重要食物來源。古老東方人將貝類做為貨幣與藥材,而西方人則將貝類當作護身符圖騰或身分表徵。貝類與人類的歷史密不可分。
1969年到1970年間,台灣臨近的釣魚台海域附近發現約200枚龍宮翁戎螺,立刻引起轟動。由於翁戎螺早在寒武紀的晚期一億多年前就已經出現,現生種的翁戎螺乃被視為活化石。龍宮翁戎螺又以其碩大、豔紅的外形,贏得「翁戎螺之王」美譽。因此,當時經鑑定為活化石的龍宮翁戎螺,還曾經因為拍賣與展示,引起保育熱烈論戰,同時促成中華民國貝類學會的設立,矢志保護台灣貝類。
此次展期長達8個月名為「寶貝 台灣寶貝」的數位典藏主題特展,係從「台灣貝類多樣性」與「貝文化」兩主軸出發,將本院數位化儲存珍貴研究資料,透過網路分享和實體展示,達到讓參觀者認識台灣貝類特殊的生態與文化意涵,以及深度解讀台灣代表性貝類與貝器文物的期望。
展出主題則包括:寶「貝」的世界、台灣寶「貝」庫、全球寶「貝」庫、寶「貝」秀才藝、蝸牛寶「貝」庫、寶「貝」說故事、以及每月的寶「貝」主題秀。參觀者在欣賞造型變化多端、色彩鮮豔的貝類,深入瞭解貝類之外,還可以驚訝發現蝸牛、章魚居然也是貝類生物;同時,還可以現場參加寶貝電子賀卡、寶貝創意大放送、寶貝攝影比賽、寶貝配對、以及寶貝線上遊戲等活動。
附件一:「寶貝 台灣寶貝」數位典藏主題特展開幕典禮流程
時 間:99年5月17日(星期一) 上午10:00--11:30
地 點: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二樓
台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開幕流程:
10:00 ~ 10:30 迎 賓
10:30 ~ 11:00 致 詞
陳永發院士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主持人
李文雄院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兼主任
巫文隆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11:00 ~ 11:30 茶 會、自由參觀
附件二:「寶貝 台灣寶貝」展期資訊
主辦單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
承辦單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計算中心
展示期間:2010年5月17日至2011年1月31日
每週一至週五 上午9時至下午5時
展示地點: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二樓
台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導覽預約:林玉雯(Tel)886-2-2652-5277、886-2-2652-5279
email: betty168@gate.sinica.edu.tw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數位典藏推廣服務辦公室
-
林玉雯,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數位典藏推廣服務辦公室
(Tel)886-2-2652-5277、886-2-2652-5279 betty168@gate.sinica.edu.tw
-
葉方珣,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公關室
hongsum@gate.sinica.edu.tw (Tel)886-2-2789-8824 (Fax)886-2-2782-1551 (M)0922-036-691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