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2011年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際會議 揭開修復古老地圖與明朝古書的奧秘

發布時間: 2011-03-17

超過數百年的歷史古籍與地圖極易碎化破裂,難以保存更無法研讀,然而目前最新科技已經能夠發展至不破壞裝幀,卻清晰透視古書的內頁資料。這項最新的光譜掃描技術之成果,台灣已經開始運作,並且在「2011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際會議」首度發表執行成果。該項國際會議係於3月16日至3月19日本院人文社會科學館舉行。

2008年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共同出資,並委託「數位典藏與學習之海外推展暨國際合作計畫」及美國肯德基大學「視覺與虛擬環境研究中心」( Visualization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Center)合作執行的計畫,係運用最先進的多光譜掃描技術(multi-spectral scan),以不同光線拍攝物件,並結合3D背景建立立體模型,呈現物件完整影像,達到虛擬修復破損古物並解開古籍文獻奧秘之目的。

經過2次來台確認合作內容,美國肯德基大學「視覺與虛擬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席爾斯教授 ( Dr. Brent Seales) 於2010年11月攜帶儀器來台掃描物件。第一階段掃描物件包括:本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所典藏之破損古地圖,以及歷史語言研究所典藏的明代「書中書」。

第一階段修復破損、摺痕之日治時期臺灣新竹州、臺南州及臺北縣等地區地圖並數位化。另外,也在不破壞古籍裝幀情況下,解讀出明代「書中書」的內容,該本書籍重複使用明代弘治元年(1488)至六年(1493)的南京應天府公文紙,於背面印製《資治通鑑》並裝訂成冊。此合作案以最新技術還原現代僅存之古籍原稿,對臺灣數位典藏工作是一大突破,也是臺灣數位典藏計畫首次與國外機構合作利用高科技數位修復歷史文物。

席爾斯教授說:「此合作案最重要的不僅是國際合作,更必須靠跨領域團隊共同完成」。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計畫之海外推展暨國際合作分項計畫主持人林誠謙博士則表示,「此最新技術提供了更好的觀察機會,讓我們更深入瞭解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同時可以汲取過往經驗,讓我們面對未來的挑戰。」

美方研究團隊隨行的多媒體拍攝小組所完成的紀錄片亦於3月17日播放。此外,此次會議也有義大利學者發表論文,展現新科技使古希臘時代失傳的樂器-四十弦基薩拉琴(epigonion)的音韻重現。

會議網站: http://collab.teldap.tw/teldap2011/index_tw.html

2011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際會議大會資訊
日  期:  2011年3月16~19日(星期三~星期六)
地  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
            台北市115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指導單位: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主辦單位: 數位典藏與學習之海外推展暨國際合作計畫
協辦單位: Electronic Cultural Atlas Initiatives (ECAI)
         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台灣分會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林誠謙博士,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Tel)886-2-2789-6709

  • 吳孟穎,中央研究院物理所

    (Tel)886-2-2789-8311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