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資訊科技揭開新時空地平線 2012年太平洋鄰里協會(PNC) 隆重揭幕

發布時間: 2012-12-03

成立近20年的資訊與人文之國際學術重要交流平台「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本年度年會將由本院王汎森副院長率團赴美舉辦,會議將於2012年12月7日至9日在美國舊金山柏克萊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隆重召開。本屆會議主題為「揭開新地平線:資訊科技融接文化、社群與時空」,旨在呈現資訊科技運用其穿透力與整合力,所連結起來的歷史、文化、生活、社群與時空之全球效應,已然為人類揭開新的時空地平線。預計這場3天共30場次的研討盛會,將吸引來自超過10個國家地區近1百位專家學者出席。

此次大會精心安排4場重點演講,嘗試呈現專家們如何利用不同的精進資訊科技,以保存人類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第一場將與聽眾分享其寶貴經驗的是賽亞克基金會(CyArk)創辦人班凱希拉(Ben Kacyra)。他於1990年間發明全球第一套可攜帶式3D立體雷射掃描系統,同時於2003年創立CyArk基金會。目前該基金會把全球500處重要文化遺產列為首要對象,希望透過高科技雷射掃描、數位模擬等高端技術,予以完整精確地蒐集與保存。美國拉斯莫爾山總統頭像石雕、雅典衛城、秘魯古城馬丘比丘(Machu Picchu)、馬雅遺跡奇城伊薩(Chichen Itza)、印度的拉尼基水井(Rani Ki Vav)皆在計畫之內。

第二場重點演講則邀請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資訊學院教授暨「網路資訊聯盟」(Coalition for Networked Information, CNI) 執行長寧區教授(Prof. Clifford Lynch),以「網路資訊世界中的文化紀錄」為題,針對文化保存社群,介紹當下最新的觀念與技術。該聯盟成立於1990年,原先由整合眾多圖書館而設立,旨在為高等且先進的專業學術機構建立整合資訊服務平台,以達創造知識產值最佳綜合效應之目標。目前擁有包括大學、基金會、出版社、學術組織、圖書館等機構會員共200個。

第三場由本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台麗教授講述她拍攝民族誌紀錄片之兼具學術與親身體驗的心路歷程,並且呼籲以數位方式保存全球瀕危的原住民文化。胡台麗研究員的民族誌紀錄片「讓靈魂回家」已於2012年被多項國際影展入選為競賽片,包括:義大利Sole Luna國際紀錄片影展、法國Jean Rouch國際民族誌影展、莫斯科國際視覺人類學影展、以及台灣女性影展。

第四場重點演講將由中國大陸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德仁教授,分享其利用數位科技保存敦煌莫高窟與香港志蓮淨苑的獨特經驗。李教授是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專家,同時擁有中國科學院士及中國工程院士雙重榮譽。他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運用測繪遙感新技術,致力於將敦煌莫高窟外形、洞內雕塑等全部文化遺跡,以毫米級的精確數位化科技,妥善予以保存。

綜合而言,今年的30個研討場次中,各國專家將從資訊技術最先進的網際網路架構與資訊科技層面,說明其應用到人類文化、歷史、宗教、新媒體、社群、數位圖書館、環境等範疇的時空成效以及未來將面臨的挑戰。研討主題與子題深入且精彩。至於,列為PNC原創宗旨之基礎課題:數位人文、數位典藏、數位學習、資訊科技、與資訊分享等課題,亦都有互相觀摩交流的日程。

「太平洋鄰里協會」(PNC)成立於1993年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旨在提倡融合電腦網路與人文內涵,建立太平洋東西岸區域之完善學術交流平台。1997年PNC亞洲中心於中央研究院成立。歷年來曾於舊金山、香港、大阪、曼谷、台北、夏威夷、首爾、曼谷等地舉行盛會。

會議名稱:太平洋鄰里協會2012年年會暨聯合會議
會議主題:揭開新地平線:資訊科技融接文化、社群與時空
時        間:2012年12月7日(星期五)至12月9日(星期日)
地        點: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主辦單位:
太平洋鄰里協會 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電子文化地理圖誌協會Electronic Cultural Atlas Initiative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資訊學院 School of Inform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協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Taiwan
 ArchaeoLandscapes Europe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圖書館 C.V. Starr East Asian Library, UC Berkeley
Landscape Archaeology and Remote Sensing Lab, U of Siena, Italy
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iwan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Humanities and Arts, UC Merced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Shung Ye Museum of Formosan Aborigines, Taiwan?
會議場次議題:
1. Collaboration: Tools and Infrastructure
2. Cultural Atlases: History and Cultural Participation
3. Cultural Atlases: Resource Development
4. Digital Scholarship: Methods and Open Infrastructure
5. e-Learning
6. e-Library
7. From Space to Place Workshop
8. ICT and Communities
9. Infra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Reference Resources
10.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iwan Experience
11.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s for Humanities
12. Religious Atlases: Mapping Traditions
13. Religious Atlases: Resource Development
14. Spatio-Temporal: Connecting Resources
15. Spatio-Tempor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16. Spatio-Temporal: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17. Spatio- Temporal: Networks
18. Text Analysis and Texts Visualization: Buddhist and Beyond
19. Tools for Humanities Computing
20. Virtual Heritage and 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刁啟雯秘書,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計算中心PNC辦公室

    lucytiao@gate.sinica.edu.tw (Tel) +886-2-2789-8894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 黃復君,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0,pearlhuang@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