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3-11-29
2013年「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聯合會議將於12月10日至12日在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隆重召開。此次會議是20年來PNC首度在京都召開,也是自2002年大阪之後,再度回到日本所舉行的會議。本院王汎森副院長將率團赴日與6個合作機構,共同完成這場盛會。預計3天47場次的研討會,將會吸引來自10個國家地區超過300位專家學者出席。
本屆會議主題為「數位人文新典範—人類活動知識的鏈結」,旨在呈現資訊科技的無窮穿透力與整合力,已然鏈結人類活動產生新知識與新典範,並且期待在人類面臨全球資源匯流、環境變遷、巨大災害等問題時,提供新的思考方案。為解決這些全球問題,透過資訊科技的整合與重組,這些分散於不同層面之各種人類活動的知識,得以重新被審視,以達建立更富裕成熟的社會、環境、與文化之目標。
同時,本次會議主題亦鎖定在資訊科技於人文範疇的最新發展。例如,資訊科技中,本體論、語意網、開放資料等概念,以及其所據以發展的新技術,對重組人類知識已然產生重要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創造新的研究領域,例如歷史資訊學與地域資訊學。以及當這些新興學科範疇進一步結合自然科學,例如環境、健康與災害等研究範疇時,其所引起的鏈結綜合效應,更使學術日新月異蓬勃發展。
此次大會精心安排兩場重點演講。其中,本院特聘講座暨本院災害風險研究中心召集人劉兆漢院士,將以「邁向全球永續」為題發表第一場演講。劉院士將在演講中說明人類在各個領域的活動,已然造成地球系統的過量負荷,以及價值、信念與教育系統在地球永續的議題上,對個人或團體行為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第二場重點演講則邀請日本立命館大學資訊工程學院院長八村廣三郎教授,以「無形文化資產數位化—從舞蹈表演到傳統節慶」為題發表演講。八村教授將與聽眾分享,日本立命館大學藝術中心如何透過新的資訊科技,將日本傳統與各式舞蹈數位化的努力與成果,以展現日本當代數位人文的特色。
今年47場次豐富的研討子題還包括:學術雲端架構與永續、日本經典文學本體論分析、線上遊戲、佛教等,PNC原創宗旨的基礎課題:數位人文、數位圖書館、數位學習等,亦設定討論日程。
PNC成立於1993年創立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以提倡融合電腦網路與人文內涵,建立太平洋東西岸完善學術交流平台為宗旨。1997年PNC亞洲中心於中央研究院成立。過去20年間,已經結合過3千位學者之參與和智慧分享。從最早期的單純分享資訊科技,到今日的數位典藏之資源之橫向與縱向的累聚綜效成果,PNC見證了太平洋東西岸城市資訊科技發展的一頁歷史。不論在人文或自然科學範疇,讓全球學者取得資源或典藏,甚至研究方法之啟發等,PNC所建立的學術平台,已然達到最佳的交流示範與啟迪效果。
名 稱:太平洋鄰里協會2013年年會暨聯合會議
主 題:數位人文新典範—人類活動知識的鏈結
時 間:2013年12月10日(星期二)至12月12日(星期四)
地 點:日本京都大學鐘樓百年講堂
Clock Tower and University Museum, Kyoto University
主辦單位:太平洋鄰里協會 ( 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合作機構:京都大學整合區域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grated Area Studies)
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日本電腦暨人文特定主題資訊管理學會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ety of Japan-Special Interest Group of
Computers and the Humanities )
電子文化地理圖誌協會(Electronic Cultural Atlas Initiative )
日本國立人文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s for the Humanities )
亞洲歷史地理訊息協會(Asian Network for GIS-based Historical Studies)
-
余永潔,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計算中心PNC辦公室
jessieyu@gate.sinica.edu.tw (Tel) +886-2-2789-8896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
黃復君,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0,pearlhuang@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