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6-01-05
由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臧振華特聘研究員與李匡悌研究員所主持的臺南科學園區考古計畫,於今年12月14至17日由中國大陸社會科學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之2015「世界考古論壇•上海」(Shanghai Archaeology Forum 2015, SAF),以「搶救考古揭示臺灣5000年的歷史」為題獲頒「田野考古發現獎」。該計畫因配合政府南科基地的建設,擔起搶救南科考古遺址的任務,迅速有效地建構保護周邊文化遺產的各項設施,並進行搶救工作,對整個臺灣的古代歷史提供了許多關鍵證據而影響深遠。
由本院史語所臧振華院士與李匡悌研究員所主持的南科考古計畫於1996年12月正式啟動。自1995 至2010 年之間,在南科及其周邊地區將近3000 公頃的土地上,前後進行了五個階段的搶救工作,總計發現了58 處考古遺址,並在其中34 處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發掘總面積達12 萬多平方米,出土的考古遺物與遺跡,數量龐大、類別繁多,時間跨度從距今3百至近5千年前,涵蓋6個考古學文化。
在遺物方面,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骨角器、鐵器、銅器及玻璃器等文化遺物,以及植物種子和動物骨骸等生態遺物,總數達到數百萬件。在遺跡方面,主要包括墓葬、建築遺存、溝渠和灰坑等,其中墓葬數目高達2000 具以上。今年8月中旬,該計畫才發表了至今最古老、約5000年前的「台灣第一米」而引起國內廣大的關注。這些考古材料的多樣性及其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變異性,不僅是為臺灣南部地區人類住居與開發的過程提供了豐富而具體的資料,對於整個臺灣及東南亞與太平洋的古代人類歷史也提供了許多關鍵性的證據,而備受國內外學界重視。
兩年一度的「世界考古論壇•上海」創立於2013年,旨在推動世界考古資源和文化遺產的調查、保護與利用,為達到創新合作與關注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目的,該論壇同時頒發「世界考古論壇獎」給優秀個人或組織,以表彰其近三年來的重大田野考古發現或創新的考古學研究成果。本年度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93項提名,經過來自16個不同國家與地區的 38 位學術權威和專家所組成的評審委員兩輪投票,選出21位得獎者,包括田野考古發現獎10項,及考古研究成果獎11項。本次論壇臺灣與中國大陸各獲得一項田野考古發現獎,其它得獎國家包括:墨西哥、英國、美國、義大利、法國、俄羅斯。
註:該論壇網站將我國標註為「中國臺灣」,研究團隊已於第一時間去函要求更正,此後於論壇中,主辦單位改以「臺灣」標識。
-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