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6-09-02
中央研究院今日(9月2日)舉行「卸、新任副院長交接典禮」,由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主持,任命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所長周美吟、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劉扶東,以及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黃進興等3位院士,自9月1日起接任本院副院長;原代理副院長王瑜、王惠鈞及王汎森等3位院士併於1日正式卸任,象徵承先啟後、邁向永續成長。
廖院長表示,3位卸任副院長過去數年來,盡心盡力地輔佐翁前院長推動本院發展,其辛勞與貢獻,令人感佩。而他6月接任院長後,更在3位的鼎力相助下,迅速掌握院內重要事務。此外,王汎森副院長在前些時候本院艱困之際,臨危受命擔任代理院長一職,與兩位副院長及同仁們同舟共濟、協力本院度過風雨。他謹代表全院同仁對3位致上最深的謝謝。
廖院長堅信,在3位新任副院長豐富的國際視野,及傑出的協調整合能力下,必能激發同仁的熱忱,開創突破性的基礎研究,達到均衡發展三大學組的目標;並加強與國際學研機構交流合作、為本院延攬優質人才,以帶動國家社會的進步,也望院內同仁能予以支持,行政及學術主管們能齊心協助本院新執政團隊推動各項院務。
新任數理組副院長周美吟院士,為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物理系博士,專長為凝態物理理論,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過1百多篇學術論文,被引用超過7千次。在學術界以提攜後進、待人溫暖聞名,2013年榮獲臺灣傑出女科學獎,2014年獲選本院院士。近幾年其研究方向著重在奈米材料、石墨烯、以及新穎二維材料上,理論預測它們的基本電子結構特性,並探討未來發展能源材料和電子元件的方向,和新興材料的應用領域。
周副院長的學術成就與領導能力俱優,於擔任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物理系系主任5年半期間,使該系成為全美前30強,被同儕譽為「25年來最成功的系主任」。2008年被選為美國物理學會計算物理分部的主席,在美國和臺灣主辦多場重要學術會議,擔任國際科學社團要角、搭起學術交流的橋樑,2011年接任本院原分所所長後,也多次擔任教育部、科技部(前身為國科會)、各大學、基金會的各項審查委員,在學術界擁有卓越的領導能力。
新任生命組副院長劉扶東院士,擁有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及邁阿密大學醫學博士學位,2012年獲選為本院院士。專長為生物醫學、醣類生物學、免疫與皮膚學,其實驗室發表300篇以上的學術論文,至今被引用超過1萬5千次。劉副院長也擁有皮膚科醫生執照,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大學皮膚系系主任多年,廖院長笑著表示,院內許多同事都想跟劉副院長請教皮膚保養的秘方。
劉副院長曾任美國斯克里普斯醫療研究中心過敏研究部門主任、拉霍亞過敏及免疫學院過敏部門主任、以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皮膚系系主任,學術與行政能力兼備。劉副院長在戴維斯分校擔任系主任的九年期間,教授數量從原有的6位擴編至20多位,原本皮膚系的財務赤字,也在他的經營之下由紅轉黑,成為最有績效的部門。劉副院長自2010年回臺接任本院生醫所所長,並成為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推手之一,擔任副院長後希望能鼓勵更多院內外的跨領域合作。
新任人文組副院長黃進興院士,為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黃副院長專長為宗教文化史與史學理論,是臺灣研究孔廟的第一把交椅,透過孔廟來了解中國傳統社會中政治與文化互動,多次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08年獲選為本院院士。而在學術之外,黃副院長還曾以夫人名字做為筆名發表《哈佛瑣記》,由於文采斐然、獨具幽默,還曾受到男性讀者的愛慕,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
黃副院長從1983年進入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來,一路由所上的副研究員、研究員、特聘研究員,至接任所長,歷任學術諮詢總會副執行秘書、執行秘書,30多年來全心全意為本院奉獻心力,學術成果與行政經歷俱優。擔任副院長後,黃副院長希望透過與各所、中心密切的雙向溝通,共同解決人文社會領域研究在臺灣的困境,並鼓勵跨學科的合作,激盪出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依照中研院慣例,顧及中研院內數理科學組、生命科學組、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等三大領域均衡發展,院長分別由3組院士中,遴選兼顧學術成就與行政經歷的人選,提請總統任命,協助院長處理院務。
-
黃詩雯,中央研究院秘書處
(02) 2789-9868,shihwen@as.edu.tw
-
林 沁,中央研究院院本部媒體事務小組
(02) 2789-8059,linchin1991@gmail.com
-
相關檔案
-
中央研究院卸、新任副院長介紹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