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中研院院區開放 基礎研究與生活零距離

發布時間: 2017-10-28

今(28)日是中央研究院一年一天的「OPEN HOUSE院區開放活動」,全院31個研究所、中心幾乎全部對外開放,帶來超過300場人文演講、科普活動,許多貴重儀器實驗室也難得開放參觀,例如民眾可親自在顯微鏡下觀察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以瞭解再生醫學的趨勢。今日幾乎每場活動皆報名額滿,讓許多無法進場的民眾直嘆可惜,「明年一定要更早來預約!」

為了院區開放這天,各研究所、中心無不籌備多時、絞盡腦汁,將艱深的科學理論與研究成果透過平易近人的小遊戲或活動,介紹給大眾,從天文觀測到地震原理,從古老文明的足跡,到未來科技的發展應用,讓民眾親自體驗各文化的特殊傳統工藝,以及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等尖端科技。

數學所活動邀請專精3D列印的講師,希望藉由3D列印的實體呈現,結合工業設計把模型變成掌中的玩物,打破學生對「數學很難」的印象;物理所王子敬副所長也表示,盼透過一年一度的院區開放,提供靜態展示及動態參觀的實驗室,如每年都超級熱門的「超導磁浮展示」,讓民眾能對物理知識有更豐富的認識。

除了將深奧的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親切有趣的活動之外,今年應用科學研究中心也公開展示建置成太陽能窗簾的軟式太陽能電池,朱治偉副主任表示,塑膠型的軟式太陽能板除可利用太陽及室內兩面收光,達到節能減碳的功效,同時也有造價低、富可撓性等特性。讓民眾瞭解臺灣太陽能產業的優異技術,以及科技應用的成果。

在民族所前面,邀請原住民及漢族組成的樂團現場舉辦音樂表演,並擺設部落市集,一旁的體驗活動則讓民眾親自操作貝珠穿孔及臉繪彩繪,讓大小朋友都爭相嘗試。另一側近代史研究所則帶來西藏文化的系列展覽,讓民眾可以試穿藏族傳統服裝,外頭的西藏音樂表演鼓聲隆隆,熱鬧非凡。

本次的「主題科普演講」特地由臉書票選出民眾最有興趣文明足跡主題,由國際知名漢學研究學者王明珂院士演講「文明的歷程」,以歷史的角度,重新檢視人類文明,並反思當代社會的種種現象與本質,現場座無虛席。

每年的院區開放活動都湧入上萬名民眾,今年人數更創新高,是親子同樂的最佳場所,除了闔家前來同樂外,更有中南部的國、高中師生,搭遊覽車北上前來共襄盛舉,本次活動特地邀請新北市樹林高中原住民班同學組團參觀,學生們接觸到全新的知識相當興奮,並表示:「明年還要再來玩!」。藉由參加活動與解說,提昇學生對科學、人文各領域學科的興趣,讓知識走出書本當中。

中研院秘書處表示,已連續舉辦20年的院區開放活動,拉近基礎研究與日常生活的距離,深受民眾喜愛。今日活動團體報名的學校中,最遠有來自嘉義市的民生國中,人數最多的是來自新竹市的曙光中學。尤其在下午雨過天晴之後,更增添院區的熱鬧氣息。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黃詩雯,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小組

    (02) 2789-9868,shihwen@gate.sinica.edu.tw

  • 陳昶宏,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小組

    (02) 2789-8059,changhung@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