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2018 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 ─ 外貿驅動穩步復甦

發布時間: 2017-12-22

受到全球需求回溫與原物料價格穩健回升影響下,全球經濟同步擴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近期的預測展望報告中,持續上修2017與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與貿易預測。其中,在先進國家如美國以及歐元區推動全球需求回溫所引伸出的相關投資影響下,帶動民間就業與消費成長,日本也因出口貿易順差與企業獲利上升,成為經濟成長的動力之一。新興國家則受惠於原物料價格穩定及全球需求回溫,經濟表現回穩。國內經濟情勢因受智慧型產品需求上升與高科技產業產能擴張,帶動前三季的出口與經濟。此外,11月製造業PMI 指數連續21個月處於榮枯線上,外銷訂單亦連續16個月正成長,反映出未來需求持續擴張,預期2017年全年實質經濟成長率為2.64%。展望2018年,先進國家經濟表現仍有向上增溫的趨勢,為國內出口與投資帶來助益,然中國因經濟結構調整,成長將有所趨緩,因此預期2018年的實質經濟成長率為2.43%。

民間消費部分前三季實質年成長率為2.19%,主因來自於就業市場改善與股市交易活絡。其中,就商業營業額增加部分而言,主要來自於批發業受手持行動裝置備貨旺季影響,累計前10個月的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增加5.22%;零售業方面,雖綜合商品買氣增加,但因資通及家電設備、家庭器具銷售減少等因素,僅較去年累計同期微幅成長0.63%,因此我們修正2017年全年實質民間消費成長率為2.15%。此外消費者信心指數於11月份創下本年度新高,表示民眾的消費意願增加,有利消費成長。另一方面,政府公務人員加薪政策效應擴大至民間企業,將有助於消費的促進, 因此,在考量物價因素後,估計2018年全年實質民間消費成長率為2.12%。

民間投資部分,前三季累計成長率較去年同期下滑0.51%,主因於國內半導體主要廠商減少資本支出,資本設備進口自五月份起出現負成長所致。考量上述情況後,我們預期2017年全年實質民間投資僅成長0.08%;而2018年實質民間投資在基期較低的情況下,預期成長至2.80%。政府與公營部門則因前瞻計畫推動將擴大公共支出,實質固定資本形成預期將從2017年的0.92%成長至2018年的3.56%。

對外貿易部分,受惠於電子與半導體等強勁外需與國內智慧型產品需求提升, 實質輸出與輸入累計前三季分別達到8.12%與6.52%。名目出口與進口亦持續成正成長趨勢,最新11月數據仍顯示出貿易活動持續增加的情形。考量物價影響後,我們預期2017年全年實質出口及商品服務輸出年成長率為7.16%,進口及商品服務輸入年成長率則為5.78%。2018年全球貿易依然強勁,但中國經濟成長逐漸放緩,對於國內實質出口有所抑制。在考量到物價因素與2017年基期較高之影響後,我們預期2018年全年實質商品及服務輸出與實質商品及服務輸入成長率分別為5.04%與5.90%。

物價方面,因蔬菜、水果、蛋類等食品價格相對下滑,抵消油料費等其他類別價格上漲,因此相對平穩,累計前11個月的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成長0.57%。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於相同期間則較去年同期成長0.99%。2017年因受去年基數較高之影響,預期本年CPI成長率為0.62%。由於OPEC已延長原油減產之協議,因此預期國際原油價格有上升的壓力,推估2018年的CPI成長率為1.18%。躉售物價指數(WPI)方面亦受到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的影響,2017年的成長率預期為0.90%。在需求回升與國際油價推升的情況下,2018年成長率預期為1.21%。

勞動市場部分,今年前10個月之平均失業率為3.77%,代表整體就業狀況相對良好,預期2017年全年失業率維持在3.74%,2018年則降低至3.72%。貨幣供給方面, 因國內資金動能充沛,狹義貨幣供給額M1B高於廣義貨幣供給額M2年成長率。最新2017年10月M1B以及M2年成長率分別為4.61%及3.85%,因此我們預期2017年M1B 以及M2全年將維持4.70%以及3.66%的年成長率。2018年因國內投資需求相對增加,預期M1B以及M2將分別成長3.79%與3.96%。

綜觀2017年國內經濟表現,主要乃受到國外需求回升帶動出口成長、股市活絡增進民間消費等影響,推估短期內國民所得相關數據將有顯著的增長。然而,國內需求尤以民間投資表現仍相對疲緩,為國內經濟無法有效改善之原因。長期而言, 國內經濟仍高度受到全球經貿大環境變動之影響,其中包括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動向可能對全球貿易成長帶來的衝擊、中國不斷擴張的債務問題、聯準會持續升息所導致的資金波動等,但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上升為主要不確定的風險來源。在考量上述因素下,2018年全年實質GDP成長率的50%信賴區間預測為(1.29%, 3.69%)。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