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8-03-26
有關今(26)日媒體報導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之疑慮,中央研究院說明如下:
一、自行政院同意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計畫之始,本院即與北市府積極研議聯外道路開闢事宜。
民國99年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計畫,中研院為回應社會各界對環境保護的期許,不僅縮減基地內建築量體及進駐人數,也將園區對外交通影響納入環評及交通影響評估,經北市府審查同意:初期藉由現有道路系統疏運,長期再興闢聯外道路通行。
雙方並針對園區與周邊交通系統規劃短中長期解決方案。短、中期將開通捷運站與園區接駁車、適當交通動線規劃、彈性上班時間等因應措施。長期則將闢聯外道路,正由北市府團隊規劃設計中。
二、園區興建期間,本院積極與里民溝通協商。民國101年,衡量居民對交通壅塞和環團對環境保育的疑慮,依立法院主決議,暫緩聯外道路相關規劃。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計畫於100年6月通過環評,並於101年4月由行政院經建會邀集北市府及相關部會討論,決議聯外道路興闢可於園區計畫內先行匡列經費8億元,後續則視營運時由北市府評估交通需求辦理興闢作業。
不過,考量環團及居民對聯外道路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之疑慮,101年立法委員於立法院作成主決議,表達反對立場,要求中研院不得開闢聯外道路,因此相關工程也暫緩。
爾後,經各界專家、環境保護監督委員會、生態保育小組及相關機關指導與協助,本院皆依環境影響說明書執行各項工作,踐行環評承諾,目前已進行生態池滯洪池暨人工濕地復育、樹木銀行及台北樹蛙復育等工作。
三、因應105年北市府啟動「東區門戶計畫」,為共同解決未來交通問題,本院與北市府遂重啟聯外道路規劃案。目前由北市府委託專業技術顧問辦理相關事宜,中研院籌措技術服務費用。
北市府「東區門戶計畫」預計在南港區推動「臺北市生技產業聚落計畫」,將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串聯。因此,基於與北市府對改善交通的共識,本院與立法委員溝通說明,106年11月立法委員提案,請本院聯繫北市府研議重啟聯外道路規劃案。
因此,自106年起中研院及北市府多次協商,決議除就產業聚落推動事宜研議合作外,對於周邊交通系統也共組專案小組研商。廖俊智院長及柯文哲市長也於106年9月11日會面決定,共同研擬長期改善措施,同年12月26日簽訂合作協議書,優先完成先期規劃。
此外,園區與周邊交通系統評估與改善,除與北市府達成合作協議外,亦透過中央與地方民意代表居中協調,相關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之大力協助,以及與里民面對面的溝通。因為園區啟用後,各單位進駐採漸進方式,不致於立即對周邊交通造成劇烈衝擊。因交通疏導措施非本院單方面可自行決定,如外界仍有疑慮,本院會同臺北市政府將持續與居民溝通。
-
黃詩雯,中央研究院秘書處
(02) 2789-9868,shihwen@as.edu.tw
-
莊崇暉,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小組
(02) 2789-8820,chchuang@gate.sinica.edu.tw
-
陳昶宏,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公關科
(02) 2789-8059,changhung@a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