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 2024「中研講堂」大合照。圖/中研院提供 2024「中研講堂」大合照。圖/中研院提供
  • 中研院秘書處曾國祥處長於2024「中研講堂」致詞。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秘書處曾國祥處長於2024「中研講堂」致詞。圖/中研院提供
  • 沈聖峰研究員進行「生於憂患:困厄的環境與生物演化」演講。圖/中研院提供 沈聖峰研究員進行「生於憂患:困厄的環境與生物演化」演講。圖/中研院提供
  • 陳伶志研究員於中研講堂-苗栗場演講。圖/中研院提供 陳伶志研究員於中研講堂-苗栗場演講。圖/中研院提供
2024-06-19
  • 會議活動
  • 秘書處
今天的苗栗很科普!中研講堂苗栗高中登場
  •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鍾淑敏所長(左)、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張隆志館長(右)。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鍾淑敏所長(左)、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張隆志館長(右)。圖/中研院提供
  • 簽約儀式。圖/中研院提供 簽約儀式。圖/中研院提供
  • 簽約儀式貴賓合照。圖/中研院提供 簽約儀式貴賓合照。圖/中研院提供
2024-06-06
  • 會議活動
  • 台灣史研究所
加深臺灣史研究網絡 本院臺史所與臺史博簽署合作備忘錄
  • 2024國家生技研究園區Demo Day大合照。 2024國家生技研究園區Demo Day大合照。
  • 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於Demo Day致詞。 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於Demo Day致詞。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陳建仁於Demo Day致詞。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陳建仁於Demo Day致詞。
  • 中央研究院轉譯中心主任吳漢忠於Demo Day致詞。 中央研究院轉譯中心主任吳漢忠於Demo Day致詞。
  • 2024國家生技研究園區Demo Day貴賓合影。 2024國家生技研究園區Demo Day貴賓合影。
  • 2024國家生技研究園區Demo Day生技創新海報展。 2024國家生技研究園區Demo Day生技創新海報展。
2024-05-28
  • 會議活動
  •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首辦大師講座傳承經驗:2024國家生技研究園區Demo Day 重塑生技新創未來想像
  • 中研院人文講座授課教師合影。左起為人社中心廖培珊研究員、文哲所陳瑋芬研究員、人文講座計畫前任主持人彭小妍兼任研究員、中研院彭信坤秘書長、人文講座計畫主持人李育霖研究員、文哲所周大興研究員、文哲所劉瓊云副研究員、民族所劉紹華研究員。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人文講座授課教師合影。左起為人社中心廖培珊研究員、文哲所陳瑋芬研究員、人文講座計畫前任主持人彭小妍兼任研究員、中研院彭信坤秘書長、人文講座計畫主持人李育霖研究員、文哲所周大興研究員、文哲所劉瓊云副研究員、民族所劉紹華研究員。圖/中研院提供
  • 中央研究院彭信坤秘書長(前排左7)與國防醫學院陳元皓校長(前排左5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周倩副校長、臺北醫學大學吳麥斯校長,以及中研院人文講座教師們合影。圖/中研院提供 中央研究院彭信坤秘書長(前排左7)與國防醫學院陳元皓校長(前排左5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周倩副校長、臺北醫學大學吳麥斯校長,以及中研院人文講座教師們合影。圖/中研院提供
  • 中研院彭信坤秘書長(左)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周倩副校長交流。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彭信坤秘書長(左)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周倩副校長交流。圖/中研院提供
  • 國防醫學院陳元皓校長(左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周倩副校長、臺北醫學大學吳麥斯校長與中研院彭信坤秘書長、中研院人文講座計畫主持人李育霖研究員商討人文講座未來規劃。圖/中研院提供 國防醫學院陳元皓校長(左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周倩副校長、臺北醫學大學吳麥斯校長與中研院彭信坤秘書長、中研院人文講座計畫主持人李育霖研究員商討人文講座未來規劃。圖/中研院提供
  • 中研院人文講座計畫主持人李育霖研究員(中)與臺北醫學大學朱娟秀副校長、通識教育中心曾美芳副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博雅書苑張立鴻副書苑長進行交流。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人文講座計畫主持人李育霖研究員(中)與臺北醫學大學朱娟秀副校長、通識教育中心曾美芳副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博雅書苑張立鴻副書苑長進行交流。圖/中研院提供
  • 中研院人文講座修課學生透過精采的照片海報回顧課程點滴。左起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詩軒、簡千喬,以及臺北醫學大學劉昱彣。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人文講座修課學生透過精采的照片海報回顧課程點滴。左起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詩軒、簡千喬,以及臺北醫學大學劉昱彣。圖/中研院提供
  • 曾修習中研院人文講座課程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詩軒、蔡思妤亦共襄盛舉。圖/中研院提供 曾修習中研院人文講座課程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詩軒、蔡思妤亦共襄盛舉。圖/中研院提供
2024-05-16
  • 會議活動
  • 中國文哲研究所
中研院人文講座10周年!整合跨領域多元議題 新創微學程再出發
  • (左起)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麥舘碩AI工程師、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陳一菁副教授、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沈聖峰研究員。圖/中研院提供 (左起)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麥舘碩AI工程師、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陳一菁副教授、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沈聖峰研究員。圖/中研院提供
  •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沈聖峰研究員說明研究成果。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沈聖峰研究員說明研究成果。圖/中研院提供
  • 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陳一菁副教授說明研究成果。圖/中研院提供 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陳一菁副教授說明研究成果。圖/中研院提供
  •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左)致詞。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左)致詞。圖/中研院提供
  • (左起)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江殷儒副主任、沈聖峰研究員、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陳一菁副教授、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麥舘碩AI工程師。圖/中研院提供 (左起)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江殷儒副主任、沈聖峰研究員、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陳一菁副教授、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麥舘碩AI工程師。圖/中研院提供
  • 研究發現,全球17個山區的等溫線,正以每年逾11.67公尺的速度上升。圖/中研院提供 研究發現,全球17個山區的等溫線,正以每年逾11.67公尺的速度上升。圖/中研院提供
2024-03-28
  • 會議活動
  •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發現全球17山區暖化嚴重!中研院跨域研究登《自然》期刊
  •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左)與台灣國際造船公司鄭文隆董事長合影。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左)與台灣國際造船公司鄭文隆董事長合影。圖/中研院提供
  • (左起)中研院郭振華研究員、永續科學中心陳于高執行秘書、關鍵議題研究中心李超煌代理主任、彭信坤秘書長、廖俊智院長、台船公司鄭文隆董事長、周志明副總經理、業務處余茂華處長、中研院關鍵議題研究中心夏復國代理副主任、吳朝榮研究員、江明錫研究員。圖/中研院提供 (左起)中研院郭振華研究員、永續科學中心陳于高執行秘書、關鍵議題研究中心李超煌代理主任、彭信坤秘書長、廖俊智院長、台船公司鄭文隆董事長、周志明副總經理、業務處余茂華處長、中研院關鍵議題研究中心夏復國代理副主任、吳朝榮研究員、江明錫研究員。圖/中研院提供
  •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左)與台船公司鄭文隆董事長簽署「海洋能技術發展應用合作備忘錄」。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左)與台船公司鄭文隆董事長簽署「海洋能技術發展應用合作備忘錄」。圖/中研院提供
  • 中研院關鍵議題研究中心李超煌代理主任(右)向台船公司鄭文隆董事長展示洋流渦輪發電機模型。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關鍵議題研究中心李超煌代理主任(右)向台船公司鄭文隆董事長展示洋流渦輪發電機模型。圖/中研院提供
2024-03-25
  • 會議活動
  • 永續科學中心
中研院與台船簽署海洋能技術發展應用MOU 加速黑潮發電研發布建
  •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與淨零科技研發團隊。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與淨零科技研發團隊。
  •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發表「臺灣淨零的科技解方」專題演講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發表「臺灣淨零的科技解方」專題演講
  • 中研院「淨零前瞻科技館」展區。 中研院「淨零前瞻科技館」展區。
  • 中研院淨零科技研發團隊解說適用於黑潮發電的渦輪發電機模型。 中研院淨零科技研發團隊解說適用於黑潮發電的渦輪發電機模型。
  • 民眾體驗打擊二氧化碳遊戲 民眾體驗打擊二氧化碳遊戲
2024-03-19
  • 會議活動
  • 永續科學中心
中研院「淨零5支箭」:2050淨零城市展秀臺灣科技實力
  • 開幕茶會合照。左起文哲所黃冠閔所長、人社中心李玉亭專案管理師、生多中心沈聖峰研究員、人社中心詹大千研究員、生多中心陳國勤主任、資訊所陳飛岳、黃進興副院長、資訊所古倫維研究員、資訊所廖弘源特聘研究員、秘書處曾國祥處長、資訊所王建堯助研究員、出版中心主任暨史語所研究員陳熙遠、學諮總會呂妙芬副執秘 開幕茶會合照。左起文哲所黃冠閔所長、人社中心李玉亭專案管理師、生多中心沈聖峰研究員、人社中心詹大千研究員、生多中心陳國勤主任、資訊所陳飛岳、黃進興副院長、資訊所古倫維研究員、資訊所廖弘源特聘研究員、秘書處曾國祥處長、資訊所王建堯助研究員、出版中心主任暨史語所研究員陳熙遠、學諮總會呂妙芬副執秘
  • 《拯救我們的自由:數位時代的起床號》由德國著名自由人權作家彼強.莫伊尼(Bijan Moini,左三)所著,中研院法律所所長李建良翻譯(右二) 《拯救我們的自由:數位時代的起床號》由德國著名自由人權作家彼強.莫伊尼(Bijan Moini,左三)所著,中研院法律所所長李建良翻譯(右二)
  • 「自作教他——AI的創作與人機共作」講座:文哲所李育霖研究員探討人類和ChatGPT創作本質的不同 「自作教他——AI的創作與人機共作」講座:文哲所李育霖研究員探討人類和ChatGPT創作本質的不同
  • 「走向美麗新世界?AI的風險、監管與治理」講座:歐美所何之行副研究員在2023年底歐盟達成政治協議後,很快地為文作出回應與建議 「走向美麗新世界?AI的風險、監管與治理」講座:歐美所何之行副研究員在2023年底歐盟達成政治協議後,很快地為文作出回應與建議
  • 「臺海最危險的地方」講座:歐美所林正義研究員強調東海與南海是臺灣國防安全不容失守的前線 「臺海最危險的地方」講座:歐美所林正義研究員強調東海與南海是臺灣國防安全不容失守的前線
  • 「他們為何打拼?我們為何研究?論田野理路」講座:社會所謝國雄研究員透過具體案例捕捉「社會秩序」議題,及社會學探究社會生活的方法 「他們為何打拼?我們為何研究?論田野理路」講座:社會所謝國雄研究員透過具體案例捕捉「社會秩序」議題,及社會學探究社會生活的方法
  • 「從Enlightenment到啟蒙運動——考察知識生產過程中的語意流變」講座:近史所陳建守助研究員探討中國的啟蒙運動如何展現中國自身的國族、歷史特質 「從Enlightenment到啟蒙運動——考察知識生產過程中的語意流變」講座:近史所陳建守助研究員探討中國的啟蒙運動如何展現中國自身的國族、歷史特質
  • 「ChatGPT,工作生活好幫手」講座:資訊所古倫維研究員介紹生成式AI的運作原理和應用方式,分享如何運用AI聰明工作 「ChatGPT,工作生活好幫手」講座:資訊所古倫維研究員介紹生成式AI的運作原理和應用方式,分享如何運用AI聰明工作
  • 「以人為度—AI的倫理界線」講座:文哲所劉瓊云副研究員從古典文學中人類與非人相處的故事中,想像人類與AI可能的相處模式與面對未來社會的因應之道 「以人為度—AI的倫理界線」講座:文哲所劉瓊云副研究員從古典文學中人類與非人相處的故事中,想像人類與AI可能的相處模式與面對未來社會的因應之道
  • 「如何避免華語LLM人機互動的惡性循環?」講座:歐美所洪子偉研究員長年關注語言以及語言帶來的歧視、偏見與社會衝突 「如何避免華語LLM人機互動的惡性循環?」講座:歐美所洪子偉研究員長年關注語言以及語言帶來的歧視、偏見與社會衝突
  • 「打破刻板印象——來場探索古今檳榔文化對談」講座:中研院臺史所兼任研究員翁佳音及文史作家曹銘宗先生,引導讀者追尋好友林富士教授的研究思路,探索古今檳榔文化之變 「打破刻板印象——來場探索古今檳榔文化對談」講座:中研院臺史所兼任研究員翁佳音及文史作家曹銘宗先生,引導讀者追尋好友林富士教授的研究思路,探索古今檳榔文化之變
  • 「打造智慧城市——運用AI方法的生活空間特徵展現」講座:人社中心的郭巧玲助研究員利用實驗資料集結合YOLOv5s訓練並建置騎樓模型 「打造智慧城市——運用AI方法的生活空間特徵展現」講座:人社中心的郭巧玲助研究員利用實驗資料集結合YOLOv5s訓練並建置騎樓模型
  • 「島嶼歷史超展開——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人們與臺灣」講座:臺史所鄭維中副研究員呼籲讀者應該更努力認知早期台灣的歷史結構、世界航海史中的台灣島嶼,進而了解台灣的世界性角色 「島嶼歷史超展開——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人們與臺灣」講座:臺史所鄭維中副研究員呼籲讀者應該更努力認知早期台灣的歷史結構、世界航海史中的台灣島嶼,進而了解台灣的世界性角色
  • 「從AI主播、代言人到客服,生成式AI如何拓展商業應用新邊界」講座:由資訊所馬偉雲副研究員、光禾感知科技王友光創辦人介紹品牌如何人格化,以及AI智能客服的發展 「從AI主播、代言人到客服,生成式AI如何拓展商業應用新邊界」講座:由資訊所馬偉雲副研究員、光禾感知科技王友光創辦人介紹品牌如何人格化,以及AI智能客服的發展
  • 「AI社會登入中?」展場照 「AI社會登入中?」展場照
  • 「清宮寶藏與京城時尚——《乾隆的百寶箱》新書分享會」講座:主持人近史所賴毓芝副研究員(右一)向觀眾介紹賴惠敏老師(右二)紮實的經濟史訓練背景 「清宮寶藏與京城時尚——《乾隆的百寶箱》新書分享會」講座:主持人近史所賴毓芝副研究員(右一)向觀眾介紹賴惠敏老師(右二)紮實的經濟史訓練背景
  • 「清宮寶藏與京城時尚——《乾隆的百寶箱》新書分享會」講座:主持人近史所賴毓芝副研究員(右一)向觀眾介紹賴惠敏老師(右二)紮實的經濟史訓練背景 「清宮寶藏與京城時尚——《乾隆的百寶箱》新書分享會」講座:主持人近史所賴毓芝副研究員(右一)向觀眾介紹賴惠敏老師(右二)紮實的經濟史訓練背景
  • 「《返鄉記》分享會」講座: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娓娓道出獲諾貝爾獎後,選擇回到台灣的心路歷程 「《返鄉記》分享會」講座: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娓娓道出獲諾貝爾獎後,選擇回到台灣的心路歷程
  • 「《返鄉記》分享會」講座: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右)、前院長李遠哲(中)、歐美所李有成研究員(左) 「《返鄉記》分享會」講座: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右)、前院長李遠哲(中)、歐美所李有成研究員(左)
  • 「無佛處稱尊——石守謙書學文集」講座:石守謙院士從宋代寒食帖到陳進《萱堂》、《父親》中道出書學研究上的點滴積累 「無佛處稱尊——石守謙書學文集」講座:石守謙院士從宋代寒食帖到陳進《萱堂》、《父親》中道出書學研究上的點滴積累
  • 「寫一幅中國速寫」講座:杜正勝院士解構中國自古以來傳統的觀念,引導觀眾認識當代人應認識的中國 「寫一幅中國速寫」講座:杜正勝院士解構中國自古以來傳統的觀念,引導觀眾認識當代人應認識的中國
  • 「寫一幅中國速寫」講座:杜正勝院士從時間演進和地域延伸探討中國的形成 「寫一幅中國速寫」講座:杜正勝院士從時間演進和地域延伸探討中國的形成
  • 「無佛處稱尊——石守謙書學文集」講座:觀眾聚精會神地聆聽石院士的精采分享 「無佛處稱尊——石守謙書學文集」講座:觀眾聚精會神地聆聽石院士的精采分享
  • 行政院長陳建仁於書展期間蒞臨中研院展位 行政院長陳建仁於書展期間蒞臨中研院展位
  • 「AI社會登入中」展場照 「AI社會登入中」展場照
  • 人社中心的詹大千研究員在全臺設置微型的空氣、噪音感測器「空氣盒子」與「噪音盒子」 人社中心的詹大千研究員在全臺設置微型的空氣、噪音感測器「空氣盒子」與「噪音盒子」
  • 工作人員向學生訪團說明多樣中心沈聖峰研究員利用AI探詢蝶蛾多樣性的研究 工作人員向學生訪團說明多樣中心沈聖峰研究員利用AI探詢蝶蛾多樣性的研究
  • 資訊所古倫維團隊利用大型語言模型開發的導覽系統「互動沉浸式人工智慧系統(Omiyage) 資訊所古倫維團隊利用大型語言模型開發的導覽系統「互動沉浸式人工智慧系統(Omiyage)
  • 資訊所廖弘源所長及王建堯助研究員團隊,在書展現場展示所開發的物件偵測系統YOLO 資訊所廖弘源所長及王建堯助研究員團隊,在書展現場展示所開發的物件偵測系統YOLO
  • 資訊所蘇黎研究員與團隊開發多重音高偵測技術,將聲響即時轉化成樂譜或視覺化內容 資訊所蘇黎研究員與團隊開發多重音高偵測技術,將聲響即時轉化成樂譜或視覺化內容
2024-03-13
  • 會議活動
  • 出版中心
2024台北國際書展
  • 展場照片 展場照片
  • 展場照片 展場照片
  • 聲音盒子和空氣盒子 聲音盒子和空氣盒子
  • 古琴音樂視覺化 古琴音樂視覺化
  • 物件偵測系統YOLOV4 物件偵測系統YOLOV4
  • 利用AI做成的昆蟲色彩研究 利用AI做成的昆蟲色彩研究
  • 活動海報 活動海報
  • 利用AI對話機器人做成的導覽、紀念品服務 利用AI對話機器人做成的導覽、紀念品服務
  • 販售出版品 販售出版品
2024-02-20
  • 會議活動
  • 歷史語言研究所
正面迎擊生成式AI浪潮! 中研院打開學術思辨與創新應用的未來視界
  • 蔡英文總統與研究團隊合影 蔡英文總統與研究團隊合影
  • 廖俊智院長致贈中研院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晶圓予蔡英文總統 廖俊智院長致贈中研院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晶圓予蔡英文總統
  • 廖俊智院長致詞 廖俊智院長致詞
  • 蔡英文總統致詞 蔡英文總統致詞
  • 國科會吳政忠主委致詞 國科會吳政忠主委致詞
  • (左起)中研院物理所張嘉升、國科會陳儀莊副主委、國科會林敏聰副主委、國科會吳政忠主委、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蔡英文總統、總統府林佳龍秘書長、總統府張惇涵副秘書長、經濟部林全能次長、工研院劉文雄院長、中研院物理所陳啟東特聘研究員 (左起)中研院物理所張嘉升、國科會陳儀莊副主委、國科會林敏聰副主委、國科會吳政忠主委、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蔡英文總統、總統府林佳龍秘書長、總統府張惇涵副秘書長、經濟部林全能次長、工研院劉文雄院長、中研院物理所陳啟東特聘研究員
  • 陳啟東特聘研究院說明量子電腦 陳啟東特聘研究院說明量子電腦
  • 廖俊智院長及蔡英文總統參觀量子電腦模型展示 廖俊智院長及蔡英文總統參觀量子電腦模型展示
  • 廖俊智院長向蔡英文總統說明中研院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晶圓 廖俊智院長向蔡英文總統說明中研院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晶圓
  • 中研院自研自製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之模型 中研院自研自製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之模型
2024-01-29
  • 會議活動
  • 物理研究所
臺灣量子科技發展里程碑 總統視察中研院自研自製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
  •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林常青兼任研究員發表報告。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林常青兼任研究員發表報告。
  • 中研院黃進興副院長致辭。 中研院黃進興副院長致辭。
  •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許育進代理所長致辭。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許育進代理所長致辭。
2023-12-22
  • 會議活動
  • 經濟研究所
2024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雪融春暖偶寒風
  •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Pitch Day開幕與會貴賓合影,前排右五起為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陳儀莊。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Pitch Day開幕與會貴賓合影,前排右五起為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陳儀莊。
  •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致詞。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致詞。
  • 逾50組具商品化潛力的生醫轉譯技術團隊於Pitch Day參與展演及競賽。 逾50組具商品化潛力的生醫轉譯技術團隊於Pitch Day參與展演及競賽。
2023-12-14
  • 會議活動
  •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尋找下個生醫獨角獸!13學研機構聯辦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Pitch Day登場
  • :
  • /121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