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 2023年人類學營海報
  • 其他活動
  • 民族學研究所
  • 地點

    本院民族所舊館3樓第一會議室(323室)

  • 演講人姓名

    余舜德、呂心純、彭仁郁、林文玲、李梅君、官元瑜、黃佩玲、施永德等人

  • 活動狀態

    確定

  • 活動網址

    https://www.ioe.sinica.edu.tw/

2023年第19屆人類學營「情動與感官世界

2023-08-29 09:00 ~ 2023-09-01 14:00

加入行事曆

主辦單位:

本院民族所

緣起:

這二十年來社會人文研究領域的「情動轉向」(affective turn)崛起,有別於更早期的「語言轉向」(linguistic turn),情動理論透過情感、感官以及知覺等概念,批判在後結構理論主導之下,過於聚焦在語言的理論脈絡與研究方法。至今,情動也成為跨領域學科探討的權力關係以及交織性身份的重要視角,由感官的多重面向作為理論以及方法,跨越身份(identity)的框架,以及公眾與私密領域的二元疆界,近一步理解人性與身體在社會文化脈絡之下,情感經驗所帶來的共時性與共享性。

      人類學家自上個世紀就開始關切情感(emotion)與身體的議題,而情動轉向將這個提問再次提到當代的辯論之中。有別於情感與情緒,「情動」(affect)被認為是生理、直覺,以及神經認知相關的反應,情動所指的為前意識和非表徵層面的經驗,與還沒有完全形成的情緒或主觀感受,存在於個人主體之外,影響著我們的經驗。情動受到身體、環境、社會,與歷史之間複雜交互作用的影響,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也主動地改變著(affecting)社會關係。情動理論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係,它挑戰了傳統人類學視角中對於文化邊界以及主體的想像,甚至改變了人類學家進行田野的方法和模式。在經常被批判為缺乏實證研究的情動領域,人類學家的介入有助於提供更系統性的分析工具以及更細緻的社會觀察。

      在今年的人類學營,我們邀請人類學者、民族音樂學者,以及心理學者,探討情動理論在不同主題研究中的應用。劉斐玟探討女書文字的「情意動量」與農村婦女的主體建構,余舜德以五官的感官經驗出發,討論其所營造的社會、文化和歷史面向,並以「吃」、「喝」、「摸」、「看」四種感官讓參與者更深度體驗身體感的意識。再來,由呂心純、黃佩玲、官元瑜以及施永德(DJ Hatfield)的「聲作舞動」課程,將帶領大家更細緻地體驗從聲音與舞動的感官形成的認識論、社會情感,以及集體記憶。另外,隨著我們不同生活面向的視覺化與數位化,林文玲將藉由「攝影」探討主觀與客觀的張力與觀視脈絡,而李梅君提供人類學者使用數位工具進行田野的可能以及倫理反思。最後,彭仁郁從「分析師」與「研究者」兩者的視角切換,探討由精神分析理論如何理解並處理社會運動抗爭帶來的創傷。

招收對象:

國內外各大學研究所的博士生(尚未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者)、碩士生、臺灣的大學三年級或以上學生,不限科系,歡迎對人類學有興趣者報名。

食宿資訊:

營隊期間須全程住宿於大會安排的本院活動中心客房,餐食亦由大會提供(食宿費用全免)。

繳交費用:

每年人類學營僧多粥少,基於公平原則,避免學員不報到、蹺課造成資源浪費,接獲錄取通知後,請以郵局現金袋的方式繳交2000元保證金,營隊全程參與者在閉幕時全額退還,餘繳交國庫。經濟因素有困難者請與另與主辦單位聯繫。
*本屆營隊錄取40名學員,遇缺不補。

報名資訊:

招收名額:

40名(遇缺不補)

報名期間4月10日(一)起至5月12日(五)

請在線上報名表中,填寫下面資料:

【請先在word繕打內容完畢再轉貼到線上報名表】

申請書內容請闡述:

      1. 履歷/CV(含空白,1000字元數以內)

      2. 簡要自傳(含空白,1000字元數以內)

      3. 對人類學的興趣(含空白,500字元數以內)

      4. 對本屆營隊主題的想法(含空白,500字元數以內)

營隊網站https://tinyurl.com/6an2r9ra

聯絡人林音秀

          (02)2652-3484

           world66@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