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2025/11/19 下午 06:44:50
:::
歡迎報名〉「中研講堂」前進新竹!聚焦農業永續與科學史反思,探問新世代的未來解方

發布時間: 2025-10-31

面對極端氣候的嚴峻挑戰,農業與科技如何扭轉劣勢、開創轉機?回望歷史,現代科學又是如何從眾多知識系統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具說服力的權威?本院「中研講堂」第14場將於11月12日(週三)於國立竹東高中舉辦,從農生科技與人文歷史雙重面向,邀請大家一同思考-面對未來,科學如何為人類提供關鍵解方。本活動自10月31日起開放報名,名額有限,歡迎及早報名。

本次演講特別邀請到本院生命與人文領域,具深厚學術背景的兩位研究人員,第一場由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葉國楨特聘研究員兼主任主講「氣候變遷與農業的未來:從科技創新看永續農業的可能」。從極端寒流、長期乾旱、暴雨災情到水資源短缺,臺灣農業正面臨嚴峻挑戰,同時還要因應全球市場壓力與病蟲害蔓延。面對困境,葉主任將帶領大家走進「未來農業」的現場,介紹如何透過基因編輯、生物科技與永續耕作模式,打造更具韌性與效率的農業系統。

第二場由近代史研究所雷祥麟研究員兼所長主講「如何發現一個好問題?科學如何獲得文化權威?」。在AI的時代,人類最珍貴而無可取代的能力,就是提出問題。那麼如何發現問題呢?雷所長將以一幅20世紀描繪清宮觀測日蝕的插圖為起點,分享如何從看似平凡的細節中,找到改變歷史書寫的「好問題」,進而說明現代科學如何在清末逐漸取得前所未有的文化權威,人們開始相信講求證據、邏輯、實驗的科學根據。

本院自107年起舉辦「中研講堂」至今,已走訪全臺多個縣市,用最親近的語言把尖端科學帶到學生與民眾眼前。今年新竹場,是跨越自然與人文科學的知識饗宴。無論你關心氣候、糧食,還是對科學啟蒙與文化交會感到好奇,都不要錯過這場難得的精彩演講!

【中研講堂-新竹場科普演講資訊】
時間:114年11月12日(星期三)下午1:00至3:00
地點:國立竹東高級中學教學資源中心6樓第一會議室
(新竹縣竹東鎮大林路2號)
報名網址

葉國楨研究領域:涵蓋植物遺傳、光生物學、固氮共生菌,以及植物重金屬恆定等研究。近期關於人工設計植物固碳機制之研究成果,更登上國際頂尖期刊。想了解更多,請參考本院新聞訊息〈中研院首創「雙固碳系統」 登《科學》期刊〉,以及農生中心網頁資訊

雷祥麟研究領域:涵蓋傳統醫療與公共衛生史、科技與社會、文化權威與現代性等領域。想了解更多,請參考「研之有物」報導:〈報紙偏方到諾貝爾獎!從中藥常山實驗看民初中、西醫論爭〉。

新聞聯絡人 關閉新聞聯絡人
  • 陳昶宏科長,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公關科

    (02) 2789-8059,changhung@as.edu.tw

  • 李依陵,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公共事務小組

    (02) 2787-2717,cvcc54@as.edu.tw

  • 林彤組長,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公共事務小組

    (02) 2789-8820,tunglin@as.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