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10月25與26日研討會
發布時間: 2005-10-21
中央研究院新聞稿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訂於94年10月25日(星期二)至26日(星期三)於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1樓演講廳,召開「造礁珊瑚分子親緣演化與東南中國海珊瑚礁遺傳連通性研討會」,邀請來自美國、日本、菲律賓、泰國與馬來西亞從事造礁珊瑚與珊瑚礁生物學研究學者與會,就目前造礁珊瑚分子親緣研究成果,與在未來系統分類、生命條碼、海洋生物普查與東南中國海珊瑚礁遺傳連通性的應用進行研討。屆時歡迎媒體蒞臨採訪。珊瑚礁為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之一。超過2500種的珊瑚礁魚類與700種的造礁珊瑚及數以萬計的無脊椎動物與植物,使得珊瑚礁生態系擁有“海中熱帶雨林“的暱稱。不僅涵養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也成為相當重要的漁業與觀光資源。然而,由於超限使用與氣候暖化,珊瑚礁生態系的破壞日益擴大,尤其是造礁珊瑚的多樣性急遽降低。根據估計,如果不及時進行保育工程,2060年全球將會有超過50%的珊瑚礁從地球上消失。然而,造礁珊瑚系統分類的正確性影響著多樣性的估計。近年來,分子生物技術的使用已賦予造礁珊瑚系統分類ㄧ個新的面貌。生命條碼(Barcode of Life)及海洋生物普查(Census of marine life)等國際性的生物多樣性合作計畫,都提倡利用核甘酸序列來輔助造礁珊瑚的系統分類。如何透過多國多邊合作加強對造礁珊瑚系統分類與珊瑚礁生物研究是這次研討會的主要目標。